摇号潮与分散供应2023年1-4月房地产企业新增土地储备报告
观点指数统计3月一二线城市住宅用地竞得企业类型发现,城投企业获取宅地项目的比例在下降。(报告期2023.03.17-2023.04.20)
观点指数根据观点指数监测,报告期内一二三线宗;供应土地规划建筑面积4243万平方米,环比上升72.8%,同比下降50.4%;供应土地起始楼面价5072元/平方米,环比下降2.2%,同比下降17.5%。
成交方面,3月重点城市******有9个城市进行了住宅用地出让,整体溢价率较高,摇号地块频现。如合肥5宗竞品质地块均有10家以上房企进入满分摇号流程;参与成都天府新区华阳街道的两宗地块摇号的房企均超过20家;杭州世纪城核心区23号地块参与摇号的房企数量达到47家。
城市更新方面,据观点指数不完全统计,截至4月12日,8家企业在城市更新业务上有新动态,包含项目开工、规划调整、合作签约及收并购等。
50家企业新增土储同比下降42.6%,摇号竞争加剧
观点指数发布的“1-4月房地产企业新增土地储备报告”显示,报告期内前50房企新增土地建筑面积1723万平方米,同比减少42.6%。
其中,万科、保利发展、招商蛇口新增全口径土地储备分别为97.8万、91.6万以及74.4万平方米,处于领先地位。
从权益拿地金额来看,报告期内土地投资力度蕞大的房企为保利发展,对应拿地支出为173.2亿元。事实上,在土地市场回暖的背景下,保利发展一季度土地支出反而下降,拿地权益金额同比减少25%,观点指数认为,这一数据并不意味着保利发展土地拓展力度减小,主要是近期摇号、竞品质地块比例增加,企业中签率下降所致。
观点指数监测发现,部分头部房企今年开启土地拓展的时间较晚,如中海、金地等房企在一季度末才开始新增土储,另外,目前头部房企的新增项目均集中在一二线城市。
单批挂牌规模缩小,宅地供应面积同比下降超50.4%
观点指数监测的一二三线城市数据显示,报告期内土地供应数量3447宗,环比增加908宗,同比减少595宗;供应土地规划建筑面积20207万平方米,环比上升35.4%,同比上升20.4%;供应土地起始楼面价1387元/平方米,环比上升17.1%,同比下降42.9%。
住宅用地方面,报告期内一二三线宗;供应土地规划建筑面积4243万平方米,环比上升72.8%,同比下降50.4%;供应土地起始楼面价5072元/平方米,环比下降2.2%,同比下降17.5%。
分城市能级来看,一线城市中上海集中供地进度相对较慢,3月16日公布了首批集中供应宅地清单,19宗涉宅地总面积94.4万平方米,规划建筑面积198.9万平方米,总起拍价483.4亿元,分散分布在11个区当中。
此次上海集中供地挂牌规模减小,与去年同批次相比,总起拍价减少40.1%,建筑面积减少53.2%,而起拍楼面价则上升28.7%。
值得注意的是,上海此次出让地块中包含徐汇区田林街道和静安区中兴社区的地块,起始楼面价分别为78503和63172元/平方米。
报告期内,二线宗,供应土地规划建筑面积1270万平方米,环比上升53.1%,同比下降66.6%;供应起始楼面价6117元/平方米,环比下降20.7%,同比下降35.3%。
杭州、长沙、无锡、济南是报告期内的主要供地城市,其中杭州第三批集中供地推出12宗涉宅地块,总建筑面积99.8万平方米,总起价153.6亿元。杭州此前两批次挂牌总建面168.3万平方米的23宗地块均成功出让。
据杭州2023年度的用地供应计划,年内将通过招拍挂出让宅地共计136宗,若保持当前的土地供应规模和节奏,今年杭州需要在每季度举行1-2次的集中供地。
报告期内,三线宗,供应土地规划建筑面积2698万平方米,环比上升85.9%,同比下降37.8%;供应起始楼面价2743元/平方米,环比上升14.2%,同比下降4.2%。
成交方面,3月重点城市******9个城市进行了住宅用地出让,整体溢价率较高,摇号地块频现。
据观点指数监测,报告期内一二三线宗;成交土地规划建筑面积15284万平方米,环比上升25.9%,同比上升5.7%;成交总价1712亿元,环比上升12.2%,同比下降23.9%;成交楼面均价1120元/平方米,环比下降10.8%,同比下降28%。
住宅用地方面,一二三线宗,成交土地规划建筑面积2402万平方米,环比上升13%,同比下降26.5%;成交总价1206亿元,环比上升18.2%,同比下降25.9%;成交楼面均价5023元/平方米,环比上升4.6%,同比上升0.7%;平均溢价率6.85%。
分城市能级来看,一线城市中北京、广州、深圳均有宅地成交。其中深圳首批宅地集中出让的5宗地块全部成交,成交建筑面积47.5万平方米,成交金额72亿元,平均溢价率10.1%。
从参拍企业来看,有少量民企参与,包括龙湖、青岛海信、陕西泰发祥等,此外以招商蛇口、深振业、天健集团等深耕本地的央国企居多。龙湖低溢价拿下龙岗区地块的同时,摇号摘得了光明区马田街道的回炉地块,是本次土拍中拿地金额蕞高的企业。
据查,此次是龙湖在2020年之后首次在北京和上海以外的一线城市中拿地。观点指数统计发现,近年龙湖拿地主要以机会为导向,在湛江、清远、唐山、盐城等低线级城市亦有新增项目。
另外,广州有一宗住宅用地成交,为荔湾羊城食品厂地块,该地块吸引了至少14家房企参拍,12家企业参与摇号,参与摇号的房企以央国企为主,包括保利发展、招商蛇口、华侨城、中建五局、武汉城建、建发、厦门国贸等,而唯一一家民企身影则是龙湖。该地块蕞终由武汉城建摘得,是其在广州的首个项目。据了解,武汉城建曾在2022年参与天河宅地的竞拍,从其投资倾向来看,更加偏好广州主城区的项目。
杭州、宁波、南京、合肥、成都5个二线城市集中出让地块,热度较高,5个城市地块的封顶价成交率分别为60%、40%、36%、38%和71%,平均溢价率分别为10.2%、10.1%、8%、14.3%和13.6%。
一些地块吸引了较多的房企参拍,如合肥5宗竞品质地块均有10家以上房企进入满分摇号流程;参与成都天府新区华阳街道两宗地块摇号的房企均超过20家;杭州世纪城核心区23号地块参与摇号的房企数量达到47家。
三线城市住宅用地成交总量保持平稳,价格有所回升。报告期内主要土地成交城市包括台州、保定、绍兴、漳州等。
观点指数统计3月一二线城市住宅用地竞得企业类型发现,城投企业获取宅地项目的比例下降,从权益拿地金额来看,报告期内城投、国企、混改房企和民企的占比分别为28.3%、30%、8.9%和32.8%,城投企业拿地占比下降6.4%。
值得注意的是,报告期内不乏如广州城投、合肥城建、石家庄城投、西安城发等拿地规模靠前的城投企业,但典型房企拿地积极性提高,观点指数认为,月内土地成交规模上升,降低了城投企业在土地市场中的比重。
从涉宅用地成交总价数据来看,期内大额成交地块分散于广州、合肥、杭州、南京、西安以及北京,其中半数地块均是达到封顶价后摇号成交的地块;竞得人方面,保利发展占2席,伟星、坤和等民企亦在列。
西安百亿城更基金成立,佳兆业工改项目开工
城市更新方面,据不完全统计,截至4月12日,8家企业在城市更新业务上有新动态,包含项目开工、规划调整、合作签约及收并购等。
佳兆业参与的建泰城市更新项目是“工改工”项目,亦是深圳市首批工业上楼试点项目。值得注意的是,该项目由龙华区政府主导实施,区属国企深圳市龙华建设发展集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运营,施工单位为特区建工集团市政总公司。
此外,报告期内总规模100亿元的西安市城市更新基金正式亮相,该基金采用“母子基金+直接投资”的架构,以“区域子基金+城市更新+产业导入”的模式进行运作。资金方面,西安财金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代表西安市财政局出资90亿元,西安担保集团出资10亿元。
据了解,该基金目前立项审批首批子基金8个,合作规模达280亿元,并预计将带动项目投资规模超过1400亿元。
据悉,西安市城市更新基金已挖掘、储备相关领域的优质项目有20余个。
版权声明:本文由合肥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