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资本招商“合肥模式”情况概述
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日趋同质化的竞争,各地政府及高新产业园区纷纷创新招商与运营模式,政府招商模式逐步从政策招商走向“股权投资+招商落地”的资本招商新模式,以产业为根基设立引导基金,成为近年各地政府开展招商引资、聚合社会资本、助推新兴产业、促进经济转型的有力手段。在全国各省市资本招商探索中,“合肥模式”成为较为典型的经验模式。
区别于传统招商模式,资本招商指政府通过预算安排,以单独出资或与社会资本共同出资设立引导基金,采用股权投资等市场化方式,引导各类社会资本投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其实质是将股权投资(风险投资)的思维导入产业,以投行的方式培育产业。
今年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发挥产业投资基金引导作用,加大融资担保和风险补偿力度”,为“十四五”期间政府高水平推进资本招商“定标引航”。
统计显示,截至2020年底,我国已设立1851支政府引导基金,目标规模达11.53万亿元,到位募资规模5.65万亿元。从投资活跃度来看,2020年投资活跃度较高的政府引导母基金有深圳市引导金、青岛市市级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山东省新旧动能引导金、深圳市天使投资引导基金、南京市产业发展基金、天津市海河产业基金、上海天使引导创业投资基金等。
近年,以政府引导基金为代表的资本招商模式在各地招商引资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重点省市因地制宜探索资本招商新模式,在基金运营管理、组织形式等方面各有侧重,涌现出不少新方法和新经验。其中,“合肥模式”较为典型,在实践中,安徽合肥坚持“以投带引”,依托三大国资平台,围绕投资全链条打造“引进团队—国资引领—项目落地—股权退出—循环发展”闭环。合肥模式的经验与探索为全国各地高水平推进资本招商带来新思路。
近年来,合肥通过“国资领投”招商引资新模式,引入并培育了新型显示器件、半导体和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集群异军突起,实现十年“换道超车”。2010—2020年,合肥GDP规模从2700亿元增至万亿元,全国排名升至20位,被称为“蕞大黑马城市”。
总结合肥资本招商基本路径可概括为:以尊重市场规则和产业发展规律为前提,以资本纽带、股权纽带作为突破口和切入点,政府通过财政资金增资或国企战略重组整合打造国资平台,再推动国资平台探索以“管资本”为主的改革,通过直接投资或组建参与各类投资基金,带动社会资本服务于地方招商引资,形成产业培育合力。
一方面,合肥注重强化资本运作,依托合肥产投、合肥兴泰、合肥建投三大国资投资平台作为开展资本招商的“牵引器”和“主力军”,联合中信、招商等头部投资机构共同设立近千亿元的产业基金群,形成“引导性股权投资+社会化投资+天使投资+投资基金+基金管理”的多元化科技投融资体系,不断增强创新资本生成能力。
例如,合肥建投深耕新型显示、集成电路等战新产业,2016年发起组建市场化运作的合肥芯屏产业投资基金,目前基金实缴规模265亿元,位居全国私募股权基金头部方阵,累计完成对外投资366亿元,项目包括京东方10.5代线、彩虹集团高世代液晶基板玻璃生产线代线英寸晶圆制造、安世半导体等。合肥产投参与中兴合创基金、华登国际、建广基金、安徽省集成电路基金、新站基金等多只基金,总规模超过640亿元。
另一方面,在具体运作机制上,合肥主要通过投资并引入上市公司募投项目推动落地,并围绕投资前期、中期、后期全链条打造“引进团队—国资引领—项目落地—股权退出—循环发展”闭环,推动城市经济发展与项目招引、产业培育共融共生、协同发展。
前期,审慎尽职调查,通过理性决策降低投资风险。合肥在决策前期会深入研判目标项目的经营、财务、法律关系等综合情况,明确产业刚需、市场规模、发展前景,评估投资可行性,在此基础上确定投资具体方向。在此过程中,合肥注重政府部门内部协作,统筹发改、经信、科技、投促、产投、建投等多部门联合成立产业领导小组,负责产业项目审核把关,重点产业、重大项目市领导牵头跟踪。与此同时,合肥重视借力外脑,聘请100余位企业家作为招商顾问,成立目标产业领域顶级专家数据库,对于体量大、技术先进、专业性强的项目,依托专业团队论证把脉。
中期,投资并引入上市公司募投项目,推动项目落地。产业投资方向确定后,合肥摒弃了双方直接组建合资企业的传统招商引资方式,而是借用资本市场,由国资认购流动性较强的上市公司股权,上市公司拿到股权融资后再自行在合肥落地项目,从而避免政府投入固化和沉淀。
例如,2010年为支持京东方北京8代线项目建设,合肥融科斥资近20亿元参与京东方A定增;2014年4月合肥建翔再度斥资60亿元参与定增,均直接推动京东方8.5代线代线落地合肥,基板玻璃、偏光片、模组等产业链上下游其他企业也相继落户。2020年初,合肥与蔚来汽车签订70亿元股权融资协议,交易完成后,合肥合计持有蔚来中国24.1%的股份,蔚来持有75.9%的股份。此后蔚来汽车销量和股价暴涨,并超越宝马和奔驰,成为全球第四大车企。按蔚来中国约占蔚来85%的股份计算,合肥该笔投资盈利超过1000亿元。
后期,拓展产业配套服务,完善国资退出机制。为推动落地产业项目真正“扎根”,合肥坚持全产业链招商,通过不断拓展产业链配套服务,形成产业集聚效应和上下游联动效应,打造产业发展生态圈。例如,为解决家电、平板显示、电脑等支柱产业转型升级缺“芯”问题,合肥瞄准缺链补链关键环节,先后引进百亿级配套项目,形成涵盖设计、制造、封测、材料、设备环节的集成电路全产业链,年产值保持约20%增长。
在项目实现成熟运转后,合肥设计了完善的国资退出机制,遵循“不谋求控股权、产业向好发展后及时退出,再投入到下一个项目”的基本路径。例如京东方项目在完成6代线代线项目建设后,合肥国资通过二级市场减持完成投资退出,为新的投资积累资金,实现良性循环。
三、合肥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基金落地案例
为贯彻落实“六稳”、“六保”要求,助力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及原始创新科技成果落地,2020年6月22日,安徽(合肥)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基金签约仪式在高新区成功举办,由合肥高新集团发起设立的安徽(合肥)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基金正式启动。
新兴产业基金是合肥高新集团在原有的种子基金、天使基金、产业基金、双创孵化引导基金、新经济发展基金体系基础上,联合省高新投公司、盈富泰克国家引导基金、上海蒙谦实业、合肥高投发起设立的面向新兴产业领域的基金,总规模2亿元,定位为“小而精”和“投早投小”,单个项目投资额不高于2000万元,且须具备较高科技含量和技术门槛、广阔产业化前景以及清晰知识产权与组织架构,通过精准投资,助力科技成果转化走好“蕞初一公里”。
基金成立之日,即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中科院合肥技术创新工程院、合肥工业大学智能制造技术研究院等签订战略合作协议,锁定合肥主要大院大所大学源头创新项目,从工作机制上解决项目来源问题,紧密围绕源头创新,促进自主创新技术转化展开更加深入的合作。
基金将充分发挥合肥高新区及基金合伙人在产业培育、政策配套、项目资源、双创服务、科技金融以及投资体系等方面的组合优势,多重工具联合解决投后服务难问题,着力培育一批原始创新科技成果、进口替代、高校院所成果转化等硬科技早中期项目以及“技商兼优”的双创人才团队,促进自主创新技术在高新区转化和引进,助推高新区打造新兴产业集群。
(2021.8.17 所有文字资料,整理汇编自中经社分析师吴琼、李优,人民网张彦君)
版权声明:本文由合肥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