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湖市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方式与途径分析
根据村集体经济组织参与管理的程度和产业类型,巢湖市村级集体经济主要有三种发展方式和四种发展途径。大多数村居为多元化发展,发展方式或途径有种。少数资源资金短缺村居发展途径较为单一。
村级股份合作社自行组建运营队伍,采取公司经营模式运营,以项目为抓手,全面盘活村级闲置资金、资源、资产以及劳动力,并通过完善的利益分配机制,巩固发展基础,增加农民收入、壮大村集体经济。全市村级集体经济自主经营数量20多个。
柘皋镇汪桥瓜蒌产业园股份经济合作社自行经营,村聘请有责任心的老干部经营管理。在使用人工和资金方面参照村委会相应程序,用人工使用派工考勤制度,使用资金经董事会批准,大额的支出经股东大会批准。
散兵镇龙王村成立股份经济合作社后,又成立保洁服务等业务范围的全资子公司,承接村级公益性事业项目,年营业额预计在50万元左右,带动村民就地就近就业,同时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
对未承包到户的土地、水面、林地、“四荒地”等集体资源,由村集体集中开发或者通过公开招投标等方式开发。可有效盘活村集体资源,避免村集体资源的闲置浪费,获取稳定的租金收益,无需承担经营风险和市场风险。利用集体闲置的老村部、闲置厂房、闲置校舍等资产,通过出租、自主开发等方式,将闲置资产彻底盘活,发挥其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方面的潜力。将村集体闲置资产出租给企业进行开发,获取稳定的租金收益。利用各类项目资金和村级自有资金,建设或购买标准化厂房,对外出租,发展物业经济。同时,还可以以资产入股的方式,以村集体资产入股当地发展稳健的企业,每年获取效益分红,可以有效促进资产开发效益的蕞大化。目前全市资产资源对外租赁发包的项目有将近100个,包括山场水面集体土地发包和资产出租等。
散兵镇大岭村集体90亩茶叶园,2018年通过公开招标,由中标大户承包经营,每年承包费4.52万元,同时能够解决部分村民就业,增加农民收入。
苏湾镇包坊村投资300万元,建设10米双层钢架大棚共72套,目前有安徽禾新现代农业有限公司承租;年收入14万元,同时能够解决部分村民就业,增加村民和集体收入。
中垾镇小联圩村在村部附近建设标准化厂房对外出租,年租金17.28万元。
村集体以资金入股、资产资源折价入股等方式,参与有潜力的经营性项目建设发展,获取投资分红。全市投资入股项目有30余个。
苏湾镇包坊村精选区域内优质资源,发挥企业带动作用,扶贫项目资金入股湖市瑰宝源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年收入14万元;组织部选派资金20万元入股巢湖市包坊富才家庭农场,年收入2万元。
村集体在符合土地利用规划、用地政策和城乡建设规划的前提下,围绕当地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购买或建设标准化厂房以及生产、加工和经营服务设施,通过发包、租赁取得收入。目前60余个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了物业经济,其中柘皋镇17个村利用扶贫资金和自有资金2200万元,在柘皋镇建设标准化厂房;夏阁镇11个村利用扶贫资金和自有资金810万元,在安巢经开区购买标准化化厂房。
充分发挥特色产业品牌效应,发展茶叶、渔网、中草药种植、稻虾共养、番茄五大产业。瓜蒌籽加工龙头企业侬安康、中药材加工龙头企业金巢制药有限公司,通过“龙头企业+基地”的模式,带动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做长产业链。全市形成50余个种植业、畜牧和水产特色产业基地。
栏杆集镇8个村全部建立瓜蒌子产业园,其中柳集和石门2个贫困村各建400亩,其余村各建200亩,由各村成立股份经济合作社自主经营,每年为各村增加经营性收入。
中垾镇小联圩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牵头新建240亩集番茄新品种、新技术示范推广、全程标准化种植、休闲观光采摘于一体的标准化示范区,以点带面,带动番茄产业转型升级、提标升级。
围绕盘活农村土地、资本、劳动力、技术等资源要素,在核查清理、评估认定、量化到户(人)的基础上,以股权形式入股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聚集发展要素,激活发展潜能,推动农村“三变”改革。全市拥有不同规模的村集体耕地、养殖水面、林地、四荒地等集体资源的村有120多个。拥有村集体闲置村部、仓库或者校舍、自建厂房或异地购置的标准化厂房等村集体资产村有100余个。
烔炀镇、中庙街道、庙岗乡等利用当地自然生态、人文历史、景区景点、特色文化等资源发展现代休闲观光旅游等,增加资源开发利用收益。烔炀镇指南村将1197亩指南林场发包于巢湖市晔磊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租期30年,租金198万元;朝阳村将700亩朝阳林场发包于巢湖市牧羊谷生态旅游有限公司,租期52年,租金202万元。烔炀社区将闲置的原金刚石厂出租给徽之秀公司,租期15年,年租金2.6万元。
按照“自愿互利、有偿服务”的原则,村集体创办服务实体,因地制宜为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企业等经营主体提供技术指导、市场信息、物资供应、农机作业、统防统治、农产品加工运销等生产经营服务。村集体通过创办劳务服务队或公司等方式,开展家政、环卫、生产用工用水、道路养护、绿化管护等服务。村集体开办电子商务平台,销售本地特色农产品,开展代购服务,增加村集体收入。村集体受农户委托统一组织土地流转,并利用集体资金改良土壤、提高地力的,向本集体经济组织以外的流入方收取适当的基础设施使用费和土地流转管理服务费,用于农田基本建设或其他公益性支出。据不完全统计,全市村级集体经济收入中包含服务收入的村居有20余家。
散兵镇莲塘村加大港口和交通的建设,为区域内企业的产品销售提供便利的出货通道,提高了港口的利用率,村集体获得了较高港口管理服务费,年收入达到50万元。
巢湖市部分村紧紧抓住国家发展新能源政策机遇,发展光伏经济,取得了显著成效。如庙岗乡莲花社区,利用村集体资金419万元投资建设600千瓦屋顶光伏电站,自2017年起,每年给社区集体带来30万元左右的收入。坝镇石塘村、联河、青山等3个村,利用发展村集体经济项目资金,发展光伏项目,每年也给村集体增加10万元左右的经营性收入。
1.各类专业人才缺乏。一是基层干部,村级事务多,难以集中精力来发展产业,而村干部学历能力水平有限,缺乏精准研判的能力和自主经营发展管理能力。二是新型农业主体,缺少有能力、有情怀的新型农业主体,无法带动村利用集体资源优势,共同致富。三是专业农民,村内年轻人大多选择外出发展,导致村集体经济发展的人力支撑不足。
2.自身资产资源缺乏。部分村居没有集体经营性资产或可开发利用的资源短缺,发展途径单一。
3.资金项目支持较少。目前大多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项目依赖扶贫项目资金发展,后续缺少持续项目支持和产业发展资金支持。
加大财政支持力度,着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选准项目,深入挖掘可利用资产资源,结合脱贫攻坚,结合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探索农村集体经济发展途径,全力推进农村“三变”改革,努力增加村集体和农民收入。(吴玉)
主办单位:合肥市农业农村局电话管理员信箱:
版权声明:本文由合肥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