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合肥产业信息 > 正文内容

安徽省打造十大千亿级产业 壮大一批百亿级产业园

admin9个月前 (10-01)合肥产业信息18

  4月11日,广德市柏垫镇刘福桥村凤凰山的采茶工在采摘春茶。近年来,该市大力打造名茶品牌,有效带动了经济发展。 本报记者 姚林 本报通讯员 陈蔚然 摄

  近期,我省公布第二批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和“一县一业(特)”全产业链发展示范县名单。

  “入围单位在推进全产业链发展上,聚焦主导产业,明确重点方向,推动一、二、三产联动发展,促进产值提升。在推进长三角基地建设上,瞄准沪苏浙市场,大力发展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培育高端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当好长三角地区优质农产品的重要生产者、加工者和供应者。”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表示。

  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身,我省正着力壮大乡村产业。近日省政府办公厅出台实施意见,部署推动绿色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

  意见提出,要大力发展现代种养业,壮大乡土特色产品,提升农产品加工业水平,丰富乡村休闲旅游,做大乡村信息产业。到2025年,将建成稻米、小麦等十大千亿级绿色食品产业,培育一批百亿级农产品加工领军企业,打造一批百亿级乡村特色产业集群,壮大一批百亿级绿色食品加工产业园。全省绿色食品产业全产业链产值由“十三五”的1.753万亿元发展到2.568万亿元,年均增长7.9%。

  高质量发展既要增量,更要提质。“从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出发,加快产业集中和布局优化。”省农业农村厅乡村产业发展处处长杨亚明介绍,未来,全省食品产业将呈现鲜明的三大板块:皖北是高效农业集聚区,着力打造高质量的皖北“大粮仓”“大果园”“大药库”“大食堂”;皖中是现代农业示范区,加快培育发展精准农业、生物农业、智慧农业和都市农业全产业链,加快建设高端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和出口基地;皖南是生态特色农业样板区,聚焦名优徽茶、特色畜禽、特色林果、名优中药材、特色水产等生态特色产品,加快打造生态特色绿色食品全产业链。

  “我们提出,在产业发展中要强化县域统筹,同时推进镇域产业聚集,实现加工在镇、基地在村、增收在户。”杨亚明告诉记者,在县域内将统筹考虑城乡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合理规划绿色食品产业分布。发挥镇(乡)上连县、下连村的纽带作用,支持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重心下沉,引导农业企业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联合建设绿色食品原料基地、加工车间。这些安排的指向,都是鼓励农民充分参与产业发展,共享发展成果。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品产业既是传统产业,也是一以贯之的朝阳产业。

  “省委、省政府把绿色食品产业纳入全省十大新兴产业,近期又出台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既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也体现了安徽加快融入长三角一体化、打造‘三地一区’的责任担当。”杨亚明表示,从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的角度看,发挥绿色食品在现代农业建设中的示范引领作用,推进农业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纵向延长产业链条,横向拓展产业形态,才能更好助力农业高质高效、农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作为农业大省,近年来我省粮食、生猪、家禽、茶叶等乡村产业发展迅速,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支撑,也为“十四五”期间完成2.568万亿元的目标打下扎实基础。

  茶产业是我省传统特色优势产业。 “目前全县茶园已全面开采,县里综合施策降低疫情影响,确保春茶采得下、销得畅,切实保障茶农利益。”岳西县农业农村局茶叶站站长徐卫兵介绍,近年来岳西县把做优做大做强茶产业作为实现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抓手,从布局优化、加工升级、品牌建设、市场开拓、茶文旅融合等方面精准发力,带动茶农增收,茶产业已成为促进农民增收的头部产业。

  安徽是粮食主产区。去年我省切实推动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大“皖美粮油”公共品牌宣传,全省粮油加工业总产值达3027亿元,比上年增加221亿元,同比增长7.9%。粮油产品销售收入2809亿元,比上年同比增长8%,其中互联网销售收入69亿元,同比增长25%。

  到“十三五”末,全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总数已达1.6万家,年销售额超100亿元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家。各类农业产业化联合体1941家,其中省级示范联合体564家,居全国第1位。全省家庭农场超过14万个,农民合作社达10万家,分别居全国第1位和第5位。农业产业化带动800多万农户进入大市场。

  “十三五”期间,全省建设了70多个产值超10亿元的特色产业镇(乡)和150多个超1亿元的特色产业村。发掘了一批乡土特色工艺,创响了4000多个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知名加工农产品品牌和乡土特色品牌。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全面推进。全省培育了3000多个休闲农业经营主体,休闲农业接待游客2亿人次以上,综合营业收入超过800亿元。

  “着眼‘十四五’目标,与高质量发展要求相比,我省乡村产业还存在资源瓶颈约束突出、发展方式粗放,以及产业链条延伸不充分等问题。”杨亚明表示。从资源要素看,现在资金、技术、人才向乡村流动仍有诸多障碍,资金稳定投入机制尚未建立,人才激励保障机制尚不完善,社会资本下乡动力不足。乡村网络、通信、物流等设施比较薄弱。

  发展方式较为粗放。我省乡村产业还处于初级阶段,创新能力总体不强,外延扩张特征明显,内涵提升不足,存在规模小、布局散、品种品质品牌水平低等问题。“目前我省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总产值比为2.3∶1,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远低于发达国家3.5∶1的水平。农产品加工转化率为65%,比全国平均水平低2.5个百分点,比发达国家低近20个百分点。”杨亚明分析。

  产业链条延伸不充分。头部产业向后端延伸不够,第二产业向两端拓展不足,第三产业向高端开发滞后,利益联结机制不健全,小而散、小而低、小而弱问题突出,乡村产业转型升级任务艰巨。

  针对以上问题,推动绿色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我省将以推进土地规模化、加强组织企业化、加快技术现代化、推动经营市场化、强化服务社会化为实施路径,以“双招双引”、数字、绿色、金融等为产业赋能。

  去年,全省农业农村系统招引项目902个,投资意向2673.26亿元。“下一步,将用市场逻辑、资本力量、平台思维大力开展‘双招双引’,促进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资本链、人才链、政策链‘多链协同’,推动绿色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建立省、市、县绿色食品产业‘双招双引’工作专班上下联动机制,开展专业化、市场化、社会化‘双招双引’,以‘双招双引’的量质齐升,赢取绿色食品产业的提质增效。”杨亚明说。

  针对存在的突出问题,我省还将侧重数字赋能、绿色赋能、金融赋能,推动产业发展提质。加快“互联网+现代农业”发展,着力打造5个数字乡村示范县,推进8个行业头部企业产业互联网建设。集成推广适应性广、实用性强的绿色技术模式,实现产业链全程绿色化发展。大力培育农业高端品牌,深入推进徽派食品和“食安安徽”品牌建设。建立财政、基金、银行、保险、担保“五位一体”协同支农机制,加大对绿色食品产业投资力度。

  4月11日,广德市柏垫镇刘福桥村凤凰山的采茶工在采摘春茶。近年来,该市大力打造名茶品牌,有效带动了经济发展。 本报记者 姚林 本报通讯员 陈蔚然 摄

  近期,我省公布第二批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和“一县一业(特)”全产业链发展示范县名单。

  “入围单位在推进全产业链发展上,聚焦主导产业,明确重点方向,推动一、二、三产联动发展,促进产值提升。在推进长三角基地建设上,瞄准沪苏浙市场,大力发展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培育高端企业品牌和产品品牌,当好长三角地区优质农产品的重要生产者、加工者和供应者。”省农业农村厅相关负责人表示。

  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身,我省正着力壮大乡村产业。近日省政府办公厅出台实施意见,部署推动绿色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

  意见提出,要大力发展现代种养业,壮大乡土特色产品,提升农产品加工业水平,丰富乡村休闲旅游,做大乡村信息产业。到2025年,将建成稻米、小麦等十大千亿级绿色食品产业,培育一批百亿级农产品加工领军企业,打造一批百亿级乡村特色产业集群,壮大一批百亿级绿色食品加工产业园。全省绿色食品产业全产业链产值由“十三五”的1.753万亿元发展到2.568万亿元,年均增长7.9%。

  高质量发展既要增量,更要提质。“从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出发,加快产业集中和布局优化。”省农业农村厅乡村产业发展处处长杨亚明介绍,未来,全省食品产业将呈现鲜明的三大板块:皖北是高效农业集聚区,着力打造高质量的皖北“大粮仓”“大果园”“大药库”“大食堂”;皖中是现代农业示范区,加快培育发展精准农业、生物农业、智慧农业和都市农业全产业链,加快建设高端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和出口基地;皖南是生态特色农业样板区,聚焦名优徽茶、特色畜禽、特色林果、名优中药材、特色水产等生态特色产品,加快打造生态特色绿色食品全产业链。

  “我们提出,在产业发展中要强化县域统筹,同时推进镇域产业聚集,实现加工在镇、基地在村、增收在户。”杨亚明告诉记者,在县域内将统筹考虑城乡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合理规划绿色食品产业分布。发挥镇(乡)上连县、下连村的纽带作用,支持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重心下沉,引导农业企业与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联合建设绿色食品原料基地、加工车间。这些安排的指向,都是鼓励农民充分参与产业发展,共享发展成果。

  “国以民为本,民以食为天。”食品产业既是传统产业,也是一以贯之的朝阳产业。

  “省委、省政府把绿色食品产业纳入全省十大新兴产业,近期又出台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既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也体现了安徽加快融入长三角一体化、打造‘三地一区’的责任担当。”杨亚明表示,从乡村振兴战略深入实施的角度看,发挥绿色食品在现代农业建设中的示范引领作用,推进农业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纵向延长产业链条,横向拓展产业形态,才能更好助力农业高质高效、农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

  作为农业大省,近年来我省粮食、生猪、家禽、茶叶等乡村产业发展迅速,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支撑,也为“十四五”期间完成2.568万亿元的目标打下扎实基础。

  茶产业是我省传统特色优势产业。 “目前全县茶园已全面开采,县里综合施策降低疫情影响,确保春茶采得下、销得畅,切实保障茶农利益。”岳西县农业农村局茶叶站站长徐卫兵介绍,近年来岳西县把做优做大做强茶产业作为实现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抓手,从布局优化、加工升级、品牌建设、市场开拓、茶文旅融合等方面精准发力,带动茶农增收,茶产业已成为促进农民增收的头部产业。

  安徽是粮食主产区。去年我省切实推动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大“皖美粮油”公共品牌宣传,全省粮油加工业总产值达3027亿元,比上年增加221亿元,同比增长7.9%。粮油产品销售收入2809亿元,比上年同比增长8%,其中互联网销售收入69亿元,同比增长25%。

  到“十三五”末,全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总数已达1.6万家,年销售额超100亿元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家。各类农业产业化联合体1941家,其中省级示范联合体564家,居全国第1位。全省家庭农场超过14万个,农民合作社达10万家,分别居全国第1位和第5位。农业产业化带动800多万农户进入大市场。

  “十三五”期间,全省建设了70多个产值超10亿元的特色产业镇(乡)和150多个超1亿元的特色产业村。发掘了一批乡土特色工艺,创响了4000多个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知名加工农产品品牌和乡土特色品牌。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全面推进。全省培育了3000多个休闲农业经营主体,休闲农业接待游客2亿人次以上,综合营业收入超过800亿元。

  “着眼‘十四五’目标,与高质量发展要求相比,我省乡村产业还存在资源瓶颈约束突出、发展方式粗放,以及产业链条延伸不充分等问题。”杨亚明表示。从资源要素看,现在资金、技术、人才向乡村流动仍有诸多障碍,资金稳定投入机制尚未建立,人才激励保障机制尚不完善,社会资本下乡动力不足。乡村网络、通信、物流等设施比较薄弱。

  发展方式较为粗放。我省乡村产业还处于初级阶段,创新能力总体不强,外延扩张特征明显,内涵提升不足,存在规模小、布局散、品种品质品牌水平低等问题。“目前我省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总产值比为2.3∶1,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远低于发达国家3.5∶1的水平。农产品加工转化率为65%,比全国平均水平低2.5个百分点,比发达国家低近20个百分点。”杨亚明分析。

  产业链条延伸不充分。头部产业向后端延伸不够,第二产业向两端拓展不足,第三产业向高端开发滞后,利益联结机制不健全,小而散、小而低、小而弱问题突出,乡村产业转型升级任务艰巨。

  针对以上问题,推动绿色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我省将以推进土地规模化、加强组织企业化、加快技术现代化、推动经营市场化、强化服务社会化为实施路径,以“双招双引”、数字、绿色、金融等为产业赋能。

  去年,全省农业农村系统招引项目902个,投资意向2673.26亿元。“下一步,将用市场逻辑、资本力量、平台思维大力开展‘双招双引’,促进产业链、供应链、创新链、资本链、人才链、政策链‘多链协同’,推动绿色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建立省、市、县绿色食品产业‘双招双引’工作专班上下联动机制,开展专业化、市场化、社会化‘双招双引’,以‘双招双引’的量质齐升,赢取绿色食品产业的提质增效。”杨亚明说。

  针对存在的突出问题,我省还将侧重数字赋能、绿色赋能、金融赋能,推动产业发展提质。加快“互联网+现代农业”发展,着力打造5个数字乡村示范县,推进8个行业头部企业产业互联网建设。集成推广适应性广、实用性强的绿色技术模式,实现产业链全程绿色化发展。大力培育农业高端品牌,深入推进徽派食品和“食安安徽”品牌建设。建立财政、基金、银行、保险、担保“五位一体”协同支农机制,加大对绿色食品产业投资力度。

葛毅明微信号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版权声明:本文由合肥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

标签: 合肥产业园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3只产业园REITs项目更新动态国泰君安东久新经济产业园REIT获受理

3只产业园REITs项目更新动态国泰君安东久新经济产业园REIT获受理

  近日,国泰君安资管公司旗下 2 只产业园 REITs 项目更新了动态。   其中,国泰君安临港创新智造产业园封闭式基础设施(简称:国泰君安临港创新智造产业园 REIT)于 2022 年 8 月 15 日更新项目状态为 已反馈 。该项目于 2021 年 10 月 15 日获得上交所受理。   在对上交所的反馈意见回复中,国泰君安资管公司称,为进一步...

中国工业新闻网

中国工业新闻网

  超大篮球场、特色运动墙、健康漫步道……近日,合肥创新产业园三期一标段完成竣工验收,即将精彩亮相。   合肥创新产业园三期位于高新区将军岭路与皖水路交口东南角,占地212亩,总建筑面积约41万㎡。主要建设研发办公楼(孵化中心或加速基地)、多层独栋(总部办公基地)、加速器、食堂、交易展示中心和综合配套等。   ...

事关顺丰(快递)丰泰产业园快递派送问题合肥邮政蕞新回复

事关顺丰(快递)丰泰产业园快递派送问题合肥邮政蕞新回复

  大皖新闻讯  据合肥市人民政府发布微信号11月19日消息,合肥市蜀山区顺丰(快递)丰泰产业园周边风险排查区域主要涉及顺丰蜀山中转场和合肥邮区中心两处邮件快件处理中心。部分市民咨询,目前相关快递企业采取了哪些应对工作,进展如何?今天午间,合肥市邮政管理局给出回应。   目前,合肥市邮政管理局已指导安徽顺丰速运、合肥邮区中心两单位启动处置预案,积极配合属地开...

华夏合肥高新创新产业园REITs收深交所审核意见函

华夏合肥高新创新产业园REITs收深交所审核意见函

  由内容质量、互动评论、分享传播等多维度分值决定,勋章级别越高(),代表其在平台内的综合表现越好。   原标题:华夏合肥高新创新产业园REITs收深交所审核意见函   日前深交所针对华夏合肥高新创新产业园封闭式基础设施证券投资基金挂牌条件确认申请文件的审核问询函下发。   1、参与主体方面,(1)基金管理人的专业背景、管理经验等需...

协创数据:关于使用募集资金向全资子公司增资以实施募投项目的进展公告

协创数据:关于使用募集资金向全资子公司增资以实施募投项目的进展公告

  证券代码:300857 证券简称:协创数据 公告编号:2023-034   关于使用募集资金向全资子公司增资以实施募投项目的进展公告   关于会计政策变更的公告本公司及董事会全体成员保证信息披露的内容真实、准确、完整,没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或重大遗漏。   协创数据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于2023年3月24日召开...

合晚Radio:早读合肥占地530亩!合肥将建未来科技产业园……【2023217】

合晚Radio:早读合肥占地530亩!合肥将建未来科技产业园……【2023217】

  1. 占地 530 亩!合肥将建未来科技产业园   2 月 16 日,合肥未来科技产业园项目签约活动举行。该项目位于合肥市高新区,占地约 530 亩,总建筑面积约 113 万平方米,将力争打造成为合肥科技创新、产业集聚领域的标杆项目。   2. 我省考研初试成绩将于 2 月 21 日后发布   安徽省教育招生考试院发布公告,20...

合肥产业园二期喜迎20家企业计划引进企业500家

合肥产业园二期喜迎20家企业计划引进企业500家

  昨日(6日),安徽省蕞大的创新平台合肥创新产业园二期迎来首批近20家企业入驻。   合肥创新产业园二期位于合肥高新区创新大道与云飞路交口,占地287亩,建筑面积71万平方米。主要由科研集群基地、科技咨询基地、孵化器、加速器及公共服务中心等组成,是合肥高新股份有限公司继成功开发创新产业园一期后,本着“土地节约、产业集群、功能集成、配套齐全”的理念,开发的又一个现代创...

合肥创新产业园安徽的“中关村”

合肥创新产业园安徽的“中关村”

  由内容质量、互动评论、分享传播等多维度分值决定,勋章级别越高(),代表其在平台内的综合表现越好。   原标题:合肥创新产业园,安徽的“中关村”   创业者都羡慕合肥有这样的创业园区,不仅仅是环境美,还有利税?在安徽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有一个国家级的创新产业园“合肥创新产业园”,园区分一期和二期,目前已经入住华为、思科、小米、国华光电、嘻哈学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