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合肥产业信息 > 正文内容

高质量发展看中国|从“小河弯弯”到“科创引擎”河套合作区如何打造世界级科创新城?

admin9个月前 (10-01)合肥产业信息30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 刘黎霞 陈思琦 深圳报道

  “小河弯弯向南流,流到香江去看一看……”耳熟能详的《东方之珠》,曾是深港一河相连的记忆,如今则是一方科创热土的见证。作为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重要引擎,一座世界级科技创新新城在这里正冉冉升起。

  2月22日,由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指导,广东省委网信办和人民网联合主办的“未来已来——高质量发展看广东”来到深圳市国家级战略平台“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探寻这里高质量发展的“密码”。

  深港协同创新,资金等要素过境历来是难点。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了解到,随着近期首笔深港跨境知识产权证券化项目完成深港两地资金募集并正式落地,粤港澳大湾区也探索出一套资金跨境便利流动的“河套模式”。

  “河套模式”助力初创企业灵活融资

  在深港协同创新中心40多层的大楼,俯瞰“一河两岸、一区两园”,眼前的深圳园区塔吊林立、施工繁忙,口岸对面生态保护基地红树林与绿色河塘连片,一片翠绿静谧的田园景象。

  (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受访单位供图)

  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位于深圳市福田区南部与香港特别行政区接壤处,面积仅3.89平方公里,由0.87平方公里的香港园区(港深创新及科技园)和3.02平方公里的深圳园区,包括皇岗口岸片区(占地1.67平方公里)和福田保税区片区(占地1.35平方公里)组成。

  越来越多的人相信,小地方也可以有大作为,小空间孕育着大未来。

  因为承载了区位、制度、空间载体独特等优势,这里是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纲要中唯一以科技创新为主题的特色平台,也是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重大平台。

  河套合作区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河套合作区深圳园区的香港青年创新创业日趋活跃,现有5家粤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共2.6万平方米,未来可容纳约1500名香港创新创业青年。

  灵活的政策制度,助力了创业企业在河套合作区的起步。

  2015年成立、2018年落户河套深圳园区的舒糖讯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健康大数据与智能穿戴设备研发的科创公司。落户后,香港创业青年何耀威利用香港的研发实力和深圳的产业配套顺利实现了科技成果的转化,在头部批产品进入市场后实现了“开门红”。

  “科技企业需要大量资金投入,除了社会融资,政府灵活信贷政策给我们提供很大便利,今年2月份,我们通过‘内保外贷’,把知识产权作为抵押物,从香港的银行获得贷款,从境外引进资金,利息成本比较低,这是一个很大的创新,我们对未来也非常有信心。”何耀威告诉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

  据悉,这也是来自香港的首笔知识产权融资,融资额度200万元,可依需分批使用。这标志着粤港澳大湾区首个深港跨境知识产权证券化项目完成深港两地资金募集并正式落地。

  河套合作区相关负责人介绍,事实上,这种香港实验、深圳研发、珠三角生产、销往全国的模式,在河套合作区并不少见,如今有了知识产权融资,将助力初创企业化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也探索出一套资金跨境便利流动的“河套模式”。

  如今,深港两地协同更加便利。2月6日,深港全面“通关”,福田保税区一号通道正式恢复小车通行,创业者来往深港更加便利。“公司创业团队有不少员工都来自香港,全面通关之后,工作方面的时间更好把控、更加方便!”何耀威告诉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

  “从蕞开始的3个人,到如今发展成一个400多人的团队,我们在河套见证与助力深圳数字经济的发展。”站在40多层的深港协同创新中心,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研究院院长办公室主任陈志鸿向媒体记者介绍。

  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研究院是注册于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内的一所面向人工智能、数字经济产业及前沿科技的国际化创新型研究机构。该研究院目前为深圳数据交易所开发的相关技术框架和规范,成为后者的交易底座。

  “要发展数字经济,需要有源源不断的人才加入进来,源源不断的企业能够发展起来。”陈志鸿表示,数字经济是未来经济发展引擎,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科创园区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了平台,希望借助粤港澳大湾区的力量,共同发展数字经济以及相关的技术和产业。

  “河套合作区深圳园区高端科创资源正在快速形成从‘零的突破’到‘集聚发展’的良好局面。”河套合作区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新春以来,河套合作区深圳园区已批量引入落地院士领衔项目深圳博升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等首批11家企业,涵盖生物医药、新材料、大数据及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等前沿领域。

  在本批落地的单位中不乏行业内龙头企业,也有不少领域的新锐企业。值得注意的是,本次更有港资企业落地,在深港两地互联互通的背景下,新一批港资企业落地,将发展扩大本地产业集群,为河套合作区注入鲜活的协同发展强动能。

  除此之外,目前河套合作区已经落地高端科研和产业化项目150多个,集聚了一大批海内外院士专家和高端科研人才,形成了国家重大科研平台、世界500强研发中心、香港高校科研项目、突破核心关键技术项目、深港独角兽企业、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平台等科创产业集群,科技创新迸发出勃勃生机。

  重大项目开工有助于科研资源的集聚发展。

  据悉,今年新春以来,河套开发区集中开工的项目分别为分别为粤港澳大湾区(广东)量子科学中心、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园三期、河套EDA创新中心和河套深港合作成果转化中心,总投资达29亿元,将提供15万平方米的高品质科研空间,未来三年预计新增30万平方米科研空间。

  这其中,省级重大科研平台粤港澳大湾区(广东)量子科学中心将建设量子科研基础设施及相关实验室,支持打造引领前沿尖端量子科学基础研究的国际一流学术平台,预计年底建成投入使用。

  河套深港合作成果转化中心由原产业园改造后将分别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研究院、香港城市大学物质科学研究院两大重大科技平台,聚焦人工智能、新材料等前沿领域开展核心技术攻关。

  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园三期和河套EDA创新中心,将聚焦生物医药和集成电路领域,引进布局知名科研机构及企业,助力粤港澳大湾区生物医药和集成电路领域科研资源集聚发展。

  厚植科创沃土,凝聚科创人才,河套合作区入驻机构也结出累累硕果。

  时值国际量子研究院建院5周年之际,深圳量子院推出5周年成果汇总,并联合Frontiers of physics发布建院5周年专刊系列文章,为我国量子科技发展贡献宝贵实践经验,助推我国量子事业高质量发展。成立5年来,深圳量子院承担了一批国家和省市量子科技领域的重大任务,获批各类竞争性研究项目160余项。截至目前,已经吸引了全球超过360人的人才队伍。

  河套合作区相关负责人介绍,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科创园区正“卯”足干劲持续发力,不断集聚新动能,引来新资源入局多领域持续迭代,加速尖端技术落地“冲”向新未来,努力打通科研全产业链,致力于打造世界一流的科研产业新高地。

  【新时代新征程新伟业——安徽实践 ...

  徽风皖韵·剧荟江南 长三角优秀剧 ...

  长三角戏剧艺术家走进合肥科学岛

  商议院 为合燃华润连夜整改点个赞

  商议院 “老大难”不能“一直难”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安徽商报、安徽商报合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安徽商报或安徽商报合肥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高质量发展看中国|从“小河弯弯”到“科创引擎”,河套合作区如何打造世界级科创新城?

  2023-02-25 18:00:12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 刘黎霞 陈思琦 深圳报道

  “小河弯弯向南流,流到香江去看一看……”耳熟能详的《东方之珠》,曾是深港一河相连的记忆,如今则是一方科创热土的见证。作为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重要引擎,一座世界级科技创新新城在这里正冉冉升起。

  2月22日,由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指导,广东省委网信办和人民网联合主办的“未来已来——高质量发展看广东”来到深圳市国家级战略平台“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探寻这里高质量发展的“密码”。

  深港协同创新,资金等要素过境历来是难点。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了解到,随着近期首笔深港跨境知识产权证券化项目完成深港两地资金募集并正式落地,粤港澳大湾区也探索出一套资金跨境便利流动的“河套模式”。

  “河套模式”助力初创企业灵活融资

  在深港协同创新中心40多层的大楼,俯瞰“一河两岸、一区两园”,眼前的深圳园区塔吊林立、施工繁忙,口岸对面生态保护基地红树林与绿色河塘连片,一片翠绿静谧的田园景象。

  (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受访单位供图)

  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位于深圳市福田区南部与香港特别行政区接壤处,面积仅3.89平方公里,由0.87平方公里的香港园区(港深创新及科技园)和3.02平方公里的深圳园区,包括皇岗口岸片区(占地1.67平方公里)和福田保税区片区(占地1.35平方公里)组成。

  越来越多的人相信,小地方也可以有大作为,小空间孕育着大未来。

  因为承载了区位、制度、空间载体独特等优势,这里是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纲要中唯一以科技创新为主题的特色平台,也是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重大平台。

  河套合作区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河套合作区深圳园区的香港青年创新创业日趋活跃,现有5家粤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共2.6万平方米,未来可容纳约1500名香港创新创业青年。

  灵活的政策制度,助力了创业企业在河套合作区的起步。

  2015年成立、2018年落户河套深圳园区的舒糖讯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健康大数据与智能穿戴设备研发的科创公司。落户后,香港创业青年何耀威利用香港的研发实力和深圳的产业配套顺利实现了科技成果的转化,在头部批产品进入市场后实现了“开门红”。

  “科技企业需要大量资金投入,除了社会融资,政府灵活信贷政策给我们提供很大便利,今年2月份,我们通过‘内保外贷’,把知识产权作为抵押物,从香港的银行获得贷款,从境外引进资金,利息成本比较低,这是一个很大的创新,我们对未来也非常有信心。”何耀威告诉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

  据悉,这也是来自香港的首笔知识产权融资,融资额度200万元,可依需分批使用。这标志着粤港澳大湾区首个深港跨境知识产权证券化项目完成深港两地资金募集并正式落地。

  河套合作区相关负责人介绍,事实上,这种香港实验、深圳研发、珠三角生产、销往全国的模式,在河套合作区并不少见,如今有了知识产权融资,将助力初创企业化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也探索出一套资金跨境便利流动的“河套模式”。

  如今,深港两地协同更加便利。2月6日,深港全面“通关”,福田保税区一号通道正式恢复小车通行,创业者来往深港更加便利。“公司创业团队有不少员工都来自香港,全面通关之后,工作方面的时间更好把控、更加方便!”何耀威告诉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

  “从蕞开始的3个人,到如今发展成一个400多人的团队,我们在河套见证与助力深圳数字经济的发展。”站在40多层的深港协同创新中心,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研究院院长办公室主任陈志鸿向媒体记者介绍。

  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研究院是注册于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内的一所面向人工智能、数字经济产业及前沿科技的国际化创新型研究机构。该研究院目前为深圳数据交易所开发的相关技术框架和规范,成为后者的交易底座。

  “要发展数字经济,需要有源源不断的人才加入进来,源源不断的企业能够发展起来。”陈志鸿表示,数字经济是未来经济发展引擎,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科创园区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了平台,希望借助粤港澳大湾区的力量,共同发展数字经济以及相关的技术和产业。

  “河套合作区深圳园区高端科创资源正在快速形成从‘零的突破’到‘集聚发展’的良好局面。”河套合作区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新春以来,河套合作区深圳园区已批量引入落地院士领衔项目深圳博升光电科技有限公司等首批11家企业,涵盖生物医药、新材料、大数据及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等前沿领域。

  在本批落地的单位中不乏行业内龙头企业,也有不少领域的新锐企业。值得注意的是,本次更有港资企业落地,在深港两地互联互通的背景下,新一批港资企业落地,将发展扩大本地产业集群,为河套合作区注入鲜活的协同发展强动能。

  除此之外,目前河套合作区已经落地高端科研和产业化项目150多个,集聚了一大批海内外院士专家和高端科研人才,形成了国家重大科研平台、世界500强研发中心、香港高校科研项目、突破核心关键技术项目、深港独角兽企业、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平台等科创产业集群,科技创新迸发出勃勃生机。

  重大项目开工有助于科研资源的集聚发展。

  据悉,今年新春以来,河套开发区集中开工的项目分别为分别为粤港澳大湾区(广东)量子科学中心、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园三期、河套EDA创新中心和河套深港合作成果转化中心,总投资达29亿元,将提供15万平方米的高品质科研空间,未来三年预计新增30万平方米科研空间。

  这其中,省级重大科研平台粤港澳大湾区(广东)量子科学中心将建设量子科研基础设施及相关实验室,支持打造引领前沿尖端量子科学基础研究的国际一流学术平台,预计年底建成投入使用。

  河套深港合作成果转化中心由原产业园改造后将分别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研究院、香港城市大学物质科学研究院两大重大科技平台,聚焦人工智能、新材料等前沿领域开展核心技术攻关。

  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园三期和河套EDA创新中心,将聚焦生物医药和集成电路领域,引进布局知名科研机构及企业,助力粤港澳大湾区生物医药和集成电路领域科研资源集聚发展。

  厚植科创沃土,凝聚科创人才,河套合作区入驻机构也结出累累硕果。

  时值国际量子研究院建院5周年之际,深圳量子院推出5周年成果汇总,并联合Frontiers of physics发布建院5周年专刊系列文章,为我国量子科技发展贡献宝贵实践经验,助推我国量子事业高质量发展。成立5年来,深圳量子院承担了一批国家和省市量子科技领域的重大任务,获批各类竞争性研究项目160余项。截至目前,已经吸引了全球超过360人的人才队伍。

  河套合作区相关负责人介绍,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科创园区正“卯”足干劲持续发力,不断集聚新动能,引来新资源入局多领域持续迭代,加速尖端技术落地“冲”向新未来,努力打通科研全产业链,致力于打造世界一流的科研产业新高地。

葛毅明微信号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版权声明:本文由合肥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加速!“科大硅谷”蜀山园!

加速!“科大硅谷”蜀山园!

  魅力蜀山、首创之区;科创高地、蜀山气质。   蜀山区把握“科大硅谷”建设机遇,以“全域科创”为统领,全面推进中国科大、科学岛片区建设。   举棋落子、撸袖实干;科创风来、硕果累累。   攻坚号角吹响,随着“科大硅谷”蜀山园科创驿站-科大站、科学岛站先后投入运营,“科大硅谷”蜀山园科创大厦(合力大厦B座)、新工科成果转化加速平台(...

十年扬帆远航!他怀揣科大情怀投身科大“硅谷”建设

十年扬帆远航!他怀揣科大情怀投身科大“硅谷”建设

  2022年6月,安徽省人民政府印发了《“科大硅谷”建设实施方案》,明确打造“科大硅谷”蜀山园,在合肥乃至安徽的科创发展史上,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犹如一粒“良种”,科大让合肥科创渐渐长成参天大树,汇成一片森林。而要论科大“辐射”效应蕞强处,莫过于合肥蜀山区。   10年间,从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数量37家,增长到344家;10年间,从围绕合肥市“大湖名城 创新高地”...

合肥产城融合的范本有一种速度叫新桥科创示范区

合肥产城融合的范本有一种速度叫新桥科创示范区

  其实很多人并不知道合肥经开区分为南区和北区,其中南区在合肥中心城区的西南部也就是大家常说的经开区。   而北区是原肥西县高刘镇,在2013年9月整体划归合肥经开区并启动建设,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一二三产融合,2021年正式挂牌合肥新桥科技创新示范区。   “芯屏汽合”中的“芯”和“汽”就是指新桥科技创新示范区内长鑫存储领衔的集中电路产业园和以...

合肥国家大学科技园

合肥国家大学科技园

  合肥国家大学科技园由安徽省科技厅、教育厅、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合肥市政府共同建设,是科技部、教育部2001年批准的首批22家国家级大学科技园之一,也是我省唯一一家国家级大学科技园。目前有一中心十分园,并建成3U创客空间(国家级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加速器全链条孵化体系。   2011年,科技部、教育部组织的国家级大学科技园绩效评价工作,...

合肥将添一家科创驿站毗邻科大

合肥将添一家科创驿站毗邻科大

  5100平米,280个工位,16个独立办公区,创业者可拎包办公,畅享免费网络&hel...   5100平米,280个工位,16个独立办公区,创业者可拎包办公,畅享免费网络......在中科大附近,中国蜀山科里科气科创驿站-科大站已经完成内部装饰,将于月底前正式开业。记者从合肥蜀山科技创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获悉,目前已有十几个创业团队来现场接洽,商讨入驻事宜...

合肥市庐阳区布局“全域科创”

合肥市庐阳区布局“全域科创”

  回顾2022,合肥庐阳稳中求进。发展质效稳步提升,科创动能加速汇聚,创新开放持续深化,城市更新系统推进,民生福祉全民共享,预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50亿元,社消零总额860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以守正创新交出卓有成效的年度答卷。   回顾2022,庐阳接续奋斗。连续5年包揽全国科技创新、绿色发展、新型城镇化等5个“百强区...

合肥市蜀山区奋力推进“全域科创”战略

合肥市蜀山区奋力推进“全域科创”战略

  科技是强盛之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头部动力。   近年来,合肥市蜀山区始终将科技创新贯穿发展的主旋律,今年更是以“科大硅谷”蜀山园建设为核心,加快实施“全域科创”发展战略,在推动全区域、全过程、全要素科技创新上取得了积极成效,以全省头部、全国第27位入围赛迪创新百强区榜单,并成为“科创安徽”首批试点城区。每一次突破,每一次跨越,蜀山都在铸造一个科创强区梦。...

合肥市蜀山区科技创新工作连续四年获评优秀

合肥市蜀山区科技创新工作连续四年获评优秀

  年度合肥市科技创新工作考核结果出炉,蜀山区科技创新工作连续四年获评优秀等次。据悉,蜀山区还被评为“安徽省年创新驱动发展和科技创新能力提升成效明显地区”,获省级督查激励。   科技实力加速奔跑的背后,是蜀山区以高水平科技创新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坚定决心。近年来,蜀山区深入实施“全域科创”战略,以高端要素催生新技术、转化新成果、孵化新经济、引领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