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全国土壤修复大会分会在合肥开幕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高层论坛刚刚在合肥落下帷幕,又一高规格盛会在合肥召开。6月14日,由中国土壤学会土壤修复专业委员会主办,合肥市瑶海区人民政府、合肥东部新中心建设管理办公室、安徽建筑大学联合主办,合肥东部新中心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合肥东新建邦环境修复有限公司承办的第二届全国土壤修复大会分会在合肥市瑶海区拉开帷幕。会期三天,汇聚了全国土壤修复方面的产、学、研顶尖团队。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安徽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所长、国家环境光学监测仪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刘文清,生态环境部土壤生态环境司二级巡视员李义,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所所长沈仁芳,中环协土壤与地下水修复专委会主任委员赵克强,团省委副书记叶征,合肥市政府二级巡视员徐昌,安徽省地矿局副局长侯其标等出席大会。
参会的专家学者、科研院所、产业代表围绕“工业集聚区环境治理与全生命周期管理”这一会议主题进行多维度研讨。“生态环境监测技术与仪器,是信息时代生态环境科学技术发展的源头,是生态环境科学研究的‘先行官’,也是国家绿色低碳发展的‘倍增器’。”刘文清以“生态环境超光谱监测技术进展”为题作特约报告,介绍基于光谱学原理的环境监测技术在空气、水、土壤环境治理上的成果运用。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研究员骆永明则长期关注城区老工业区的转型发展和有机更新的需求,在报告中从专业视角提出针对工业腾退场地土壤和地下水污染风险管控和修复的若干思考与建议,以实现工业集聚区绿色低碳修复和高质量发展。安徽建筑大学副校长蔡国军围绕有机污染土智能探测新技术进行学术报告,详述所在团队借助孔压静力触探及综合物探技术,实现污染土壤的快速准确评估。
作为会议的重要成果之一,合肥东部新中心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合肥东新建邦环境修复有限公司,与安徽建筑大学、合肥工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安徽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安徽省地勘局头部水文工程地质勘察院、安徽省地质调查研究院、安徽省地球物理地球化学勘查技术院分别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签约各方表示,将充分发挥科研院所与高校在教育、科研、人才、实践应用等方面的优势,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构建“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协作关系,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于合肥东部新中心土壤修复。
会上,瑶海区相关负责人表示,作为目前国内极具发展活力的工业转型区之一,瑶海正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与老工业区搬迁改造两大机遇,加快推进污染土壤治理,已经治理出库土地超2000亩,成为安徽省土地集约节约利用综合改革和城市功能品质活力提升的典型案例,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逐渐凸显,正在变“污染土地”为“发展宝地”,逐渐实现从“工业锈带”变身“生活秀带”,为安徽乃至全国的老工业集聚区转型发展提供可借鉴、可复制瑶海模式。(肖琳 许颖)
车辆秒过!安徽全面推广无人智慧收费站
福彩快乐8,3.68亿大派奖,6月8日…
安徽:全面推广无人智慧收费站 今年再开…
两天两夜抢收十万亩 安徽一乡镇“龙口夺…
探交通·看交融丨安徽芜湖港:一体化航运…
安庆市太湖县:希望的田野 秀美的画卷
公办学校招生继续实行“两个一致”
版权声明:本文由合肥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