涡阳县强化“双招双引”高质量建设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工作开展情况
“双招双引”高质量建设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有关情况
一、全县“双招双引”工作开展情况
(一)实行招商项目“顶格服务”。成立由县领导领衔挂帅的十大新兴产业专班,分别赴上海、河北邢台、浙江宁波、杭州、温州、永康、台州、江苏苏州、南京等地考察洽谈项目,主动对接安徽叉车、皖维集团、皖能集团、徽商集团等知名企业。邀请省属安徽盐业公司、安徽建工集团来涡考察,其中,盐业集团已与我县签订了战略投资协议。全县上下招商氛围浓厚,1-6月份,县领导、县直单位主要负责同志、乡镇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共搜集整理212条招商信息,其中乡镇96条,县直招商专班116条。“顶格战法”既坚定了投资者的信心,也为加速项目决策提供了保障。
(二)创新招商方式,突出招商实效。
一是突出产业精准招商。围绕三志制动器,打造总投资30亿元的汽车零部件产业园、围绕正宇集团,打造农副食品加工产业园、围绕工艺品灯饰,打造涡阳灯饰产业园,围绕信合光能,全产业链打造玻璃制品产业园。聚焦主导产业,突出“补链延链强链”,实施靶标招商,着力引进一批产业层次高、集聚能力强、带动效应大、延伸配套好的支柱性项目和横向配套项目,努力引进“链长”“群主”项目,实现引来一个、搞活一链、带动一片。
二是丰富招商形式。我县在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时,积极开展“云对接”线上招商活动,与企业进行有效的沟通,将“面对面”变为“线连线”,今年以来,共“云签约”项目7个,总投资67.5亿元。开展视频招商活动151次,其中县直单位72次,镇(街)、开发区79次。分别在浙江台州、浙江永康、江苏苏州、合肥市等地举办招商推介会。探索“三统一”化招商新模式,与华美智造签订超百亿元“产业新城”项目。
三是招商引资成效显著。2021年,我县共签约招商引资项目70个,总投资532.8亿元,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9个、5亿元以上项目15个、亿元以上工业项目62个,服务业类项目2个。2022年1-6月份,新签约项目47个,总投资306亿元。其中亿元以上工业项目36个,总投资283.6亿元,5亿元以上项目8个,10亿元以上项目4个。鸿路钢构智能装配式基地、华美智能产业园、中腾精细化工实验基地以及阳光电源新能源制造及风光一体化绿色能源基地等一批重大项目相继签约或落地。
(三)聚焦政策保障,扶持企业大发展。
以“吃干榨净”精神研究政策,先后出台《######涡阳县委涡阳县人民政府关于安徽省委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推动皖北地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的落实意见》《涡阳县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建设实施方案》;高质、高效完成县开发区赋权清单改革,切实提高承接能力和审批效率;吃透理顺各级惠企政策,深入推进“免申即享”政策奖励机制,激发企业内生动力;设立2亿元规模的产业发展基金,通过入股投资方式,支持企业成长;深入推进“标准地”改革,实现企业拿地即开工,累计完成“标准地”供地24宗约976.1亩;建设总建筑面积13.23万平方米的标准化厂房,降低企业前期投资成本,促进企业扩资增效。
二、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建设推进情况
2021年以来,我县聚焦建平台、促对接、大招商、抓项目、强保障、优环境、聚产业,推动开发区转型升级,提升产业转移承载能力,集聚区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考核调度。
一是设立全县推动十大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执行小组和十大新兴产业推进组。谋划、研究、推进集聚区招商引资、政策支持、要素保障、营商环境等工作,实行上下联动,跨部门、跨领域协同作战,协调解决主导产业培育、“双招双引”中的有关问题。
二是强化调度考核推进。逐条细化、落实国家、省市促进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建设政策任务,明确责任单位和完成时限,压实工作责任。制定出台《涡阳县2022年度“双招双引”、返乡创业目标管理考核办法(试行)》,对十大产业专班、各镇(街)、开发区开展季度和年终考核,实行一月一通报,半年一评比,年终总考评,表扬先进,鞭策后进。
(二)加强统筹谋划,提升承接产业转移能力。
一是加强集聚区建设谋划规划。组织开展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建设专题研究,编制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建设实施方案,编制全县“十四五”高质量发展规划,强化顶层设计,统筹谋划集聚区产业发展和功能分区,做到科学布局,着力做大做强首位产业,打造主导产业集群。
二是打造承接产业转移平台。完善提升开发区功能和基础设施配套与城市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有机衔接,完善集中污水处理设施,强化电力、热力、天然气等保障供应。打造特色专业园区。围绕培育壮大优势主导产业特别是首位产业,打造重点产业集群,聚焦绿色装配式建筑建材、绿色农产品加工等产业,鸿路集团投资建设的绿色装配式建筑产业园,已成功获批安徽省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县开发区入选国家加工贸易产业园、全省头部批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联动创新区。
截至2021年底,开发区共入驻企业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家,高新技术企业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家。
(三)加强结对合作,共建友好园区。
加强与沪苏浙地区结对合作。我县已与上海奉贤区南桥镇、浙江永康、平湖、丽水等地成功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参加“千人选派计划”,选派10名优秀干部东向“取经”。今年以来,与上海奉贤区南桥镇就两地干部互派挂职、共建合作园区等拟合作事项已达成合作意向,其他合作事项正在有序推进。
(四)坚持“项目为王”,狠抓项目落地。
全力推进项目建设。今年1-6月份,共落地项目34个,总投资67.2亿元,标准化厂房项目2个,超额完成全年任务。累计出让工业用地土地28宗(详见附表),面积943.78亩。
(五)加大要素投入,强化支撑保障。
一是完善金融服务。强化线上信息应用,改进授信审批和风险管理模型,引导金融机构降低企业贷款准入门槛,加大首贷、续贷、信用贷、中长期贷款投放力度。持续推行“税融通”业务,2022年以来,累放贷款257家,金额2.58亿元。二是加大“科创型”企业信贷投放规模。通过定期推送融资需求和银企对接等方式,组织金融机构对“科创型”名单企业主动对接服务,2022年以来,为全县25家高新技术企业落实贷款资金1.82亿元。三是大力发展财政续贷过桥资金业务。安排财政续贷过桥资金3200万元,用于支持小微企业按期还贷、顺利续贷。2022年以来,续贷过桥资金扶持企业156家,周转金额2.83亿元,周转次数8.84次。
截至目前,组织金融机构对接企业386家(次),为240家企业落实贷款11.5亿元;出让工业用地28宗、面积942.635亩;举办招聘活动99场,助力本地企业招工4145人。县政府分管领导亲自谋划、主动参与“抗疫助涡、稳岗助企”网络直播招工活动,提供4000多个岗位,观看直播观众多达17万人,直播期间企业接到求职、岗位了解电线余个,成效明显。
(六)优化为企服务,持续完善营商环境。
通过省创优营商环境为企服务平台收办问题527个,已办结500个,办结率94.9%。“一网通办”实现迭代升级,2254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应上尽上、全程在线家政务和公共服务单位进驻县市民服务中心,设置窗口142个,94.6%的事项通过网上申请、网上审批、在线支付、快递寄送,工程建设项目审批不断优化,政府投资类、社会投资类、工业类、民生类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时间分别压缩至70、55、26、11个工作日以内。商事制度改革不断深化。企业开办六项要素事项实现1个工作日办结,催生大量市场主体。新办企业4409家,为企业免费刻章4100余套,为企业节约资金128万元。
我县推进“双招双引”、加快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建设虽然取得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是:
1.能耗制约日益凸显。“十三五”时期,我县较好完成了“双控”目标,能耗指标基数较小。当前随着我县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等态势稳步提升,产业发展迅速,加之2021年信湖煤矿等重大项目陆续投产及省级化工园区启动建设,我县能耗指标压降压力较大,已成为制约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瓶颈之一。
2.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我县新型城镇化、工业化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短板十分明显,县域内产业转型发展所需基础设施建设运营主要由政府投资,吸引和撬动社会资本投入不足,现有黑臭水体治理、阳港产业园基础设施两个在建PPP项目,随着化工园区基础设施ppp项目开工,进一步加大了县级财政压力。
3.科技成果转化能力薄弱。我县企业规模总体偏小,以中小微为主,缺乏科技人才,科技创新意愿不强,加之受前期费用投入大、研发回报慢等因素影响,企业研发投入积极性不高。2021年,我县研发经费投入占GDP比重为1.26%,低于全省平均水平1.02个百分点。产业层级不高、牵引性不强等问题。
下一步,我县将聚焦“双招双引”,夯实提升平台,完善工作机制,推动合作共建,狠抓项目落地,强化要素保障,优化营商环境,突出绿色集约,全力推进集聚区建设上台阶。一是强力推进“双招双引”,强化招商头部要事理念,把握新一轮产业转移机遇,集中力量,创新招商方式,大力承接产业转移。二是推动开发区加快转型升级,进一步提升承载能力,建设高能级产业承接平台。三是完善推进机制,实施高频次调度,强化考核引导,推动工作落实。四是全面深化对接合作,强力推进合作共建现代产业园区,加快建设一批“区中园”“园中园”和“飞地经济”,实现借力发展。五是全力推进项目建设,坚持“五级包保”和“双调度”机制,加大调度力度,确保项目加快建设。六是加快打造支撑体系,强化金融、土地、人才等要素支撑,加快补齐创新短 板,支撑集聚区高质量发展。七是持续创优营商环境,常态化推进“四送一服”,进一步优化项目审批,推进开发区“标准地”改革,实现拿地即开工。八是推进绿色承接,树牢红线底线意识,严格准入机制,努力建设节约集约、绿色低碳集聚区。
主办:涡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地址:涡阳县紫光大道1号联系电线访问
版权声明:本文由合肥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