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智能工厂122家 合肥装备制造业迈向高端
碧空如洗,阳光灿烂。11月9日,距离2021世界制造业大会仅有10天之时,由合肥市委宣传部组织的2021世界制造业大会会前集中采访活动如期举行。中国商报记者从本次活动中获悉,近年来,合肥市在“工业立市”战略引领下,通过结构调整、技术改造、智能制造建设和管理提升,该市高端装备产业稳步发展,重大技术装备自主化、材料自给率显著提高,在工程机械、工业机器人、色选机等智能装备领域特色明显,已集聚形成国内蕞大的叉车、色选机研发与生产基地。
来自合肥市经信局的数据显示,目前,全市装备产业规上企业近700家,拥有安徽合力、美亚光电、合锻智能等18家上市公司,以及恒泰动力、长源液压等50余家专精特新“冠军”和“小巨人”企业。2020年,装备制造产业实现产值842亿元,2021年1月-8月份产值约650亿元,同比增长约24.5%。
对于推进智能制造建设,“十三五”以来,合肥市实施了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建设“万千百”工程。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免费为企业提供技术诊断及顶层设计方案编制服务,引导企业加快智能化升级改造,力争打造万条数字化生产线、千个数字化车间、百家智能工厂,涌现了联合利华、美的、合力、联宝等一批具有行业标杆水平的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截至2021年10月,合肥市共培育智能工厂122家、数字化车间1154个。
机器人产业是合肥市重点发展的战新产业之一。近年来,合肥市扎实推进机器人产业发展。根据合肥市产业基础,合肥市机器人重点打造三个方面。一是本体制造,合肥目前在通用机器人本体方面基础较为薄弱,仅有欣奕华等少量制造企业,拟结合产业链强链补链延链和“双招双引”工作,通过引进和培育并举方式,逐步发展壮大机器人本体产业;二是大力发展行业应用机器人,目前在系统集成方面拥有巨一、新境界、新希望等一批优秀企业,在AGV产业方面拥有井松、泰禾、合力等一批行业领先企业,今后将通过产学研结合,应用场景拓展、政策引导扶持等措施,深入挖掘细分领域,推动企业快速发展;三是软件研发。立足于合肥市人才资源优势,依托高新区中国声谷、蜀山区电商园等载体,打造机器人软件人才培养基地,以二次开发为突破口,打造国产机器人软件生态。
在通用机器人本体方面,合肥欣奕华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是颇具代表性的一家企业。据欣奕华合肥区域总经理兼OLED事业部总经理曹景博介绍,欣奕华围绕“智能技术”,打造了面向工业4.0时代智能制造的全线产品及技术矩阵,形成了高端装备、工业机器人、智慧工厂解决方案三大业务。在高端装备方面研发了包括OLED蒸镀设备、巨量转移设备等核心工艺设备,以及自动视觉检测系统、自动化光学检测设备、断路/短路检测设备等工艺检测设备。
据悉,2021年,合肥市推荐省级机器人奖补项目152个,共申请资金5784.9万元。在安徽省机器人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开展的2020年度机器人产业分类考核工作中,合肥市取得全省第二的成绩。9月份,积极组织企业职工、高校师生参加安徽省工业机器人技能应用大赛,获得一、二、三等奖人数分别为3、4、5,获奖人数居全省首位。
据介绍,近年来,合肥市高度重视“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工作,狠抓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双招双引”。今年4月份,成立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双招双引”工作专班,分管副市长任组长,合肥市本级和装备制造产业重点县区为成员,形成上下联动、信息互通的调度机制,研究制定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双招双引”工作方案,协调解决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双招双引”工作推进过程中的跨部门、跨区域重大问题,全力推进精确招商引才,促进产业强链、补链、处链。
合肥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合肥市将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深度融合,建设一批高水平技术创新平台;积极引进国内外高端装备制造企业和研究院所,培育一批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和品牌,促进产业集聚。同时,突破高端装备核心关键技术,研发一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重大技术装备,推动主机和关键零部件快速发展。此外,将打造多层次多类型的人才引进和培养体系,出台相关的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扶持政策,引导装备制造向高端化迈进。(记者 刘群)
版权声明:本文由合肥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