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协同发展
“合肥的科技实力强劲,这里有企业发展所需的技术支持和应用场景,能构建起全产业链的优势。”谈及选择合肥的缘由,聚光科技副总经理林磊坦言。
像聚光科技这样有技术、有实力的企业还有很多,它们集聚在科创资源丰富、人才济济的长三角地区,共同锻造优势产业链。2020年9月,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环境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成立,九城携手协同创新,助力长三角绿色发展。
合肥勇当科技和产业创新的开路先锋,积极打造科创产业协作平台,聚力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建设。大力实施合肥、上海张江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两心同创”,合肥国家实验室全国首批挂牌并设立上海研究基地,中国科大同步辐射实验室与上海光源在加速器技术、同步辐射应用及大科学装置共享等领域密切合作。
目前,我市928台套仪器设备对外开放共享,7家企业实施面向长三角高校科研院所重大科技联合攻关项目,14家企业成功登陆上交所科创板。
两年来,合肥科技资源和产业规模快速集聚,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总量、国家大科学装置集群数量仅次于上海,位居长三角省辖市第1名。
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升级,“合肥制造”向“合肥智造”加速跃升。2020年以来,联合利华合肥工业园和美的洗衣机合肥工厂先后入选“灯塔工厂”名单,合肥累计获批省级智能工厂25家、数字化车间175个,累计培育重点工业互联网平台30余家。
合肥围绕构建创新型现代产业体系,聚焦以“芯屏汽合”“急终生智”为代表的重点产业链,奋力打造“产业地标”,加快推动全市产业高质量发展。新型显示、集成电路、人工智能入选首批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数量在全国城市中并列第二。
新型显示产业,京东方6代、8.5代、10.5代线先后落地合肥,维信诺柔性显示6代线等一批百亿级项目加快建设。
集成电路产业,以晶合晶圆等为龙头,构建了从材料、设计、制造到封装测试的完整产业链。
人工智能产业,以科大讯飞、华米科技为龙头,在智能语音、可穿戴智能终端领域形成国际领先优势,国家级产业基地“中国声谷”实现入驻企业超千家、产业规模超千亿,获批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
科技赋能产业,创新引领发展。放眼未来,合肥将继续聚焦科技创新,整合长三角人才技术资源,关注产业发展实际需求,努力打造具有全国重要影响力的制造业高地和新兴产业集聚的产业名城。 本报记者 黄紫燕
专栏 合肥市疫情防控工作会商会
合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协同发展
合肥快速处置一起疫情防控突发状况
朝着星辰大海的方向 打造中国“星”城
国内茗茶汇聚合肥 600余茶企赴盛会
地铁8号线所新(改扩)建小学、幼儿园 9月投用
“电子合格标志”来了,无需贴车上
全市思政宣讲进校园活动示范课与您相约
二十四节气直播看合肥系列之立秋
合肥市网络与信息安全产业链场景创新生...
2022长丰县食品安全宣传周活动启动仪式
合肥一、六、八中三校联招均衡派位
【专栏】讲文明 树新风公益广告
【专栏】安徽省打击侵权假冒在行动
COPYRIGHT ©2013 合肥日报传媒集团版权所有皖ICP备06007925号新出网证(皖)字16号
未经合肥日报传媒集团书面特别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 本网举报电话
版权声明:本文由合肥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