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合肥产业信息 > 正文内容

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admin9个月前 (10-01)合肥产业信息8

  声明:,,,。详情

  点击“不再出现”,将不再自动出现小窗播放。若有需要,可在词条头部播放器设置里重新打开小窗播放。

  合肥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1991年经国务院批准的首批国家级高新区,区域面积128平方公里,是合肥省市城市西部副中心,毗邻市政府和新桥国际机场,独拥“一山两湖”,是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核心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首批国家双创示范基地,是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战略支点和合肥建设“大湖名城 创新高地”的主要载体。

  经过30年的奋力建设,培育了以科大讯飞、科大国盾、四创电子、华米科技、阳光电源安科生物等为代表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国内外领先的高科技企业,形成了智能语音、电子信息、智能制造、公共安全、新能源、生物医药等高端产业集群,建有集成电路(芯之城)、智能语音(中国声谷)、生物医药3个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区内企业2万家,高新技术企业603家,自主培育上市公司18家,在146个国家级高新区综合排名中位居第6位。

  2017年2月27日,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暨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创新研究院建设动员大会在合肥高新区召开,标志着安徽在全国创新大格局中占据了重要地位,成为代表国家参与全球科技竞争与合作的重要力量。

  作为该中心的核心区,合肥高新区承载“参与全球竞争,创新引领未来”的战略使命,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按照中心“4+4+N”的战略构架,聚焦信息、能源、健康、环境四个领域,参与和推动核心层、中间层、外围层、联动层四个层级建设,着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产业创新中心和集科技、产业、人文、山水于一体的现代科技新城。

  1991年6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视察合肥科技工业园,并题写“合肥科技工业园”园名

  1991年3月,国务院批准合肥科技工业园等27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首批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1992年7月,国符艰验家科委同意将“合肥科技工业园”更名为“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1996年6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乔石视察合肥高新区

  1997年9月,被国务院批准成为首批“中国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科技工业园区”

  1998年9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主席视察合肥高新区,并题写了“合肥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区名

  2003年拒虹鸦想9月,在国家火炬计划实施15周年总结表彰大会上,荣获“先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称号

  2003年1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视察合肥高新区

  2004年1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嫌榜迁政协主席视察合肥高新区

  2005年府端堡4月,合肥高新区管委会与荣事达中美合资公司举行签约仪式,荣事达中美合资公司冰洗产业工业园正式落户合肥高新区

  2006年2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视察合肥高新区

  2007年10月,高新区管委会和德国大陆集团签定协议,大陆集团在华头部家工厂落户合肥高新区,项目拟投资1.5亿欧元

  2008年1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主席视察高新区中电集团第三十八研究所,鼓励科研人员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争取更大成绩

  2008年8月,被科技部、中国保监会批准成为“国家科技保险创新试点园区”

  2008年12月,被国家科技部授予“国家火炬计划实施20周年先进管理单位”称号

  2008年12月,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批准成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园区”称号

  2009年7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视察高新区

  2010年察拘阀10月,长安汽车合肥基地开工建设,该项目总投资约30亿元

  2011年1月,合肥国家智能语音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揭牌仪式在合肥高新区科大讯飞公司举行

  2011年10月,首个日资重大项目——日本精工合肥恩斯克有限公司项目开建

  2011年12月,高新区提前一年实现千亿目标,全口径工业总产值达1015亿元,成为全省首个产值超千亿元的高新区

  2012年10月,合肥市与中科大在高新区签订全面战略合作协议,中科大先进技术研究院揭牌

  2013年1月,全国第八家、中部地区首家网上路演中心——中国(安徽)路演中心在高新区正式启用

  2013年1月,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科技创新公共服务中心在高新区正式启用

  2013年洪戏8月,国家住建部第二批智慧城市试点名单发布,合肥高新区成为合肥市惟一入选智慧城市试点的市(区、县)

  2013年8月,国家能源局印发《关于开展分布式光伏发电应用示范区建设的通知》,高新区入选全国首批18个分布式光伏发电示范区名单

  2014年5月,未来网络试验设施合肥先导试验网开通仪式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举行

  2014年7月,长安自主品牌轿车合肥基地正式投产,首款产品奔奔mini成功下线月,安徽广电传媒产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与高新区管委会签署战略合作签约仪式,安广传媒产业集团总部落户高新区

  2014年9月,高新区被国家环保部、科技部、商务部三部委联合授予“国家生态工业园区”称号,成为中西部首批、安徽省首个国家生态工业园区

  2014年9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高新区管委会、安徽国购投资集团签署发展合肥机器人产业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2014年9月,安徽美时影像技术有限公司揭牌,标志着全省首家大型医疗设备研发生产企业落户高新区

  2015年3月,高新区头部所公建民营零租金幼儿园——合肥高新七彩复兴家园幼儿园正式开园

  2015年9月,举行中建材(合肥)新能源有限公司全氧燃烧光伏玻璃生产线月,与安徽协创物联网科技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

  2015年12月,合肥高新创业园通过工信部审核成为首批国家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

  2016年1月,长安CS15汽车投产下线月,与安徽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签订合作协议

  2016年4月,总书记视察高新区中国科技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观看了高新技术企业科技成果集中展示,并对科技人员说“合肥这个地方是‘养人’的,培养出了这么多优秀人才,是创新的天地。

  2016年4月,合肥高新区首次推出区域创新创业品牌活动——合创汇,推出电子化服务兑换券——合创券

  2016年4月,举办中安创谷苏河汇众创空间开业仪式暨沪合众创空间联盟签约

  2016年6月,与合肥中科医学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签订中国科学院合肥肿瘤医院项目的合作协议

  2016年6月,高新区申报的《实施“政、产、研、医立体合作,培育合肥离子医学健康产业》项目获2015年合肥市政府工作创新项目创新奖

  2016年7月,科大国创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正式登陆深交所创业板,成为高新区第17家上市公司

  2016年8月,同智智能机电设备及管理系统产业化项目、合肥倍豪海洋装备技术生产基地项目签约

  2016年10月,合肥再生医疗组织工程中心实验室启用暨中国科大先进技术研究院与合肥欣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签约

  2016年11月,西门子(合肥)智能制造创新中心、“中国声谷”语音及人工智能项目集中签约

  2016年11月,合肥高创股份有限公司取得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挂牌函(合肥高创股票代码870176),成为全国首家在新三板挂牌的国有孵化器管理公司

  2016年12月,合肥市头部人民医院与合肥高新区天乐、兴园、江河三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签订医联体合作协议,建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三甲综合性医院”医联体

  2016年12月,国家科技部正式批复合肥国家中德智能制造国际创新园建设

  2017年1月,组织召开合肥国家中德智能制造国际创新园揭牌暨2017年度合肥高新区智能制造项目集中签约仪式

  2017年1月,欧普康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式登陆深交所创业板,成为高新区第18家上市公司

  2017年2月,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揭牌,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创新研究院启动建设

  2021年11月,合肥未来科技城“蓝图”设计全球招标 拟打造国际一流科技门户形象

  2019年在推动“双创”政策落地、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加强融通创新、扶持“双创”支撑平台、构建“双创”发展生态、打造“双创”升级版等方面大胆探索、勇于尝试、成效明显,获国务院办公厅通报。

  合肥高新区是安徽省蕞大的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园区现有各类市场主体超2万家,其中多数为科技型企业,集聚形成了智能家电、汽车及装备制造等主导产业集群,培育了智能语音、电子信息、智能制造、公共安全、新能源、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集群,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例超过70%。

  2016年,合肥高新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62.4亿元,增速11.1%。实现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771亿元(分成后1349.3亿元);完成规上工业增加值347.2亿元,增速10.2%。

  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30.9亿元,增速8.8%;其中工业投资260.1亿元,增速16.9%。

  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5.8亿元,增速12.5%;完成进出口总额24.12亿美元,增速2.1%;完成招商引资263亿元,其中,外商直接投资4.79亿美元,工业招商引资187亿元;完成公共财政收入28.62亿元,增速15.4%,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6.84亿元,增速20.2%。

  合肥高新区是安徽省蕞大的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园区现有各类市场主体2万家,其中多数为科技型企业,集聚形成了智能家电、汽车及装备制造等主导产业集群,培育了智能语音、电子信息、智能制造、公共安全、新能源、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集群,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例超过70%。

  智能家电产业集聚格力、美的、惠而浦、等企业151家,白色家电产量占全国四分之一。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在智能语音、应急产业、量子通讯、集成电路等领域快速集聚发展,一批龙头企业迅速成长,已具备全国技术领先优势,其中,智能语音及人工智能产业依托科大讯飞、华米科技、科大智能、嘻哈学车安徽国华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a等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中国声谷”;集成电路快速集聚联发科技、群联电子等企业70余家,打造“芯之城”。

  生物医药产业的生物技术药、高端医疗器械生产、研发实力省内头部,精准医疗全国领先。

  光伏新能源产业以晶澳、通威、3M、阳光电源等知名企业为引领,成为安徽省蕞大的光伏产业基地。

  依托中科大在量子科学基础研究的国际领先优势,在量子通信、量子计算和量子精密测量三大领域推动量子技术产业化,打造具有世界一流水平和重要国际影响的量子产业高地。

  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区位优势突出。北接4E级新桥国际机场,南临4A级紫蓬山森林公园,东距合肥高铁南站约10公里,西至六安市区仅半小时车程。

  基础设施和综合配套完善,“七纵六横”骨干道路体系全面建成,拥有合肥七中、合肥加拿大国际学校、安医附院高新医院、砂之船奥特莱斯等优质配套,坐拥“生态绿肺”大蜀山国家森林公园,柏堰湖、蜀西湖交相辉映,城区绿化覆盖率达45%。

  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现代制造业为基础,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导向,以现代服务业为支撑,以重大项目为抓手,积极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培育了科大讯飞、科大国盾、四创电子、华米科技、阳光电源、科大国创、安科生物等领军企业,形成了人工智能、公共安全、新能源、生物医药、先进制造等高端产业集群。

  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科教资源丰富。集聚了中科大高新园区和中科大先研院、中科院创新院等重大协同创新平台,建有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创新研究院、类脑智能国家工程实验室等国家级研发平台,建成省级以上技术(工程)研究中心169家,战新产业领军人才127人。

  区内建有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合肥创新平台,建成众创空间37家(国家级12家),孵化器19家(国家级9家),加速器8家,孵化面积300万平方米。建设区域性金融中心,集聚基金150余支,总规模超1600亿元,提供天使投资、省青年创业引导资金、创新贷、助保贷、上市融资等全方位、全周期的投融资服务。

  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进入新时代,高新区将牢记总书记视察高新区的重要讲话精神,坚守“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立区宗旨,承载国家使命,参与全球竞争,重点实施“创新驱动,产业引领,开放发展,产城融合”四大战略,倾力打造合肥国家综合性科学中心和产业创新中心核心承载区,激发各类创新主体活力,聚力营造创新创业生态,把高新区建设成为创新驱动示范区、大众创业引领区、产城融合样板区、开放发展先行区、中部崛起增长极,朝着世界一流园区的目标阔步前行,到2035年,综合实力进入全球高科技园区前列,成为全球创新创业网络核心枢纽、全球原创科技和产业的重要策源地,成为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核心力量之一,实现“财富高新、和谐高新、美丽高新”的美好愿景。

  合肥高新区牢记总书记嘱托,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充分发挥合肥科教资源集聚的优势,以创新产业为灵魂,聚焦重点,集中发力,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2016年,全区专利申请11519件,增幅达70.58%;专利授权数3865件,专利申请和授权总量均居全省各县区第1位,万人有效发明专利262件,新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23家,同比增长42%,20多项创新成果填补国内空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新获国家级科学技术进步奖1项,省级科学技术奖励16项。

  由中科大潘建伟团队主研的世界首台光量子计算机亮相,十个超导量子比特纠缠首次成功实现。

  安徽科大国盾量子通信公司支撑“墨子号”量子卫星成功发射,入选英国《自然》杂志2016年度国际重大科学事件;世界首条长距离量子通信“京沪干线”及“量子科学试验卫星”合肥总控中心全面建成并投入使用,构建了中国天地一体化的广域量子通信网络雏形。

  合肥离子医学中心自主研发的超导质子回旋加速器治疗系统取得关键技术突破,其射频腔系统、降能器系统和超导磁体三大核心部件顺利实现国产一体化全覆盖。

  合肥芯碁微电子LDI设备打破高端集成电路装备国外垄断;合肥皖化电机公司 “超(超)临界电站锅炉启动系统再循环泵”填补国内空白;美亚光电三维口腔CT实现高端口腔医疗器械零的突破。

  科大讯飞智能机器人“晓曼”成为全球首台全程语音交互的银行服务机器人;中国电科38研究所博微太赫兹公司研发出“国内首创、国际领先”的人体安检仪,产品已在新疆反恐一线全面部署,成为守卫人民公共安全的“反暴恐”新利器。

  华米科技发布世界上头部款采用人工智能技术并支持生物特征识别的智能手环——米动手环7;合肥联睿微电子公司研发的可穿戴超低功耗锂电池保护芯片BX100填补国内空白,功耗功耗仅为市场上同类产品的1/10。

  安徽克洛斯威智能乐器科技有限公司研制出全球首台软硬件一体化互联网智能钢琴,构建了“智能硬件+线下体验馆+音乐教育大数据”为一体的音乐教育生态,颠覆传统钢琴及传统钢琴教育模式。

  阳光电源在全球率先推出1500V组串逆变器,逆变效率、功率指标等全球领先,就在当年,公司的光伏逆变器出货量蝉联全球头部。由阳光电源开发并供应逆变器的淮南潘集40MW漂浮式光伏发电项目于2017年4月建成并网,成为全球单体蕞大的水面漂浮光伏电站,让昔日的采煤沉降区变成水上发电站,实现了产业升级与生态建设的有力融合。

  合肥科教资源丰富,拥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等各类高校60多所,中科院合肥物质研究院、中国电科38所、43所、16所、中国通用技术研究院等各类研究院所50余家,两院院士80多人。

  合肥高新区在核心位置建设占地3000亩的中科大高新校区,建设量子信息国家实验室、类脑智能国家工程实验室,设立信息学院、计算机学院、工程学院、核科学学院、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等若干学院、机构。已经建设运营的中科大先研院、中科院创新院等协同创新平台,共孵化创办企业200余家、注册资本约14亿元,建设各类研发中心、联合实验室等平台60多个。

  正在建设的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有超导核聚变中心、国家量子技术中心、离子医学中心等5大平台落户高新区。

  全区拥有各类科技企业孵化器(加速器)等51家,其中众创空间25家(国家级9家),孵化器18家(国家级7家),加速器8家,各类孵化场地面积达260万平方米,在孵企业3000余家。

  依托合芜蚌科技创新公共服务中心,集聚各类科技服务机构300多家,被科技部批准为全国首批25家科技服务业试点区域之一。创新政府购买服务和为企业服务模式,打造“合创汇”品牌,在线上向科技型中小企业发放电子化服务券——用于购买科技咨询认证、检验检测、法律、财务等中介服务,2016年共发放“合创券”5000万元,惠及企业897家,2017年已完成首批2000万元“合创券”发布工作,领券企业共379家。

  合肥高新区产业体系完善。已集聚形成智能家电、汽车及配套、新一代信息技术、光伏新能源、应急、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等高新技术产业集群,获批建设国家应急产业示范基地、省智能语音、集成电路、生物医药集聚发展基地等省级以上新兴产业基地。园区高新技术企业迅速聚集,培育了科大讯飞、四创电子、安科生物、阳光电源、国盾量子等知名企业,引进了格力电器、美的电器、惠而浦(中国)、大陆轮胎、长安汽车、晶澳、美国3M、日本NSK、新华三集团等龙头企业,

  a一大批企业的技术水平处于行业领先水平。园区企业18000余家,其中规上企业215家,外商投资企业400余家,境外世界500强投资企业20余家。自主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603家,国家及省市创新型企业285家,上市企业18家,新三板挂牌企业46家。

  构筑全周期、多层次科技融资服务体系。着眼企业需求,设计覆盖种子期、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的政府增信类财政金融产品,如省青年创业引导资金、“创新贷”、“政保贷”、“税融通”、“转贷资金”等,累计惠及企业700余家,发放贷款16亿元;发起和设立高新科投等20支,总规模372亿元,直接支持企业成长;同时积极打造“中安创谷”基金生态圈,吸引省高新投、德丰杰雷名等近百家风投、创投机构,累计已集聚基金90余支,管理规模超千亿元。

  以人为本,推进产城融合。引进建设了合肥七中、中加国际学校、安医附院高新分院、省妇幼保健院国际妇女儿童医院、中科院合肥肿瘤医院等优质学校和医院,建有人才公寓、员工公寓、文体中心、砂之船奥特莱斯等生活配套,中海、保利、绿地、旭辉等品牌名企入驻,建成、在建高品质社区20余个,围绕“一山两湖”规划建设国际化都市区。

  生态环境优良,围绕“一山两湖”建设森林化、花园化、低碳化、国际化“四化”开发园区,绿化覆盖率达64%,获批中西部首家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园区综合能耗弹性系数低于国家标准的9倍、CO2排放年均削减率是国标的7.42倍、空气质量优良率稳居全市前列。

  2020年12月4日,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在安徽全省开发区综合考核评价中“胜出”受到安徽省政府表彰。

  2021年12月,安徽省政府发布《关于2020年度全省开发区综合考核评价结果的通报》。其中,考核评价排名居前列的开发区名单中包括

  合肥高新区以原始创新的策源地、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产业创新中心为目标,践行五大发展理念,着力打造“财富高新、和谐高新、美丽高新”。力争到“十三五”末,培育市场主体3万家以上,引进和培养高端人才超过3万名,完善并提升中科大先研院在内的协同创新平台10家以上,建设好国家量子技术中心、离子医学中心等创新平台,新 建各类孵化器和创新载体200万平米,高新技术产值占规上工业产值75%以上,率先建设成为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核心承载区、全国自主创新的引领区,建设集科技、产业、人文、山水于一体的现代科技新城。

  内容由网友共同编辑,如您发现自己的词条内容不准确或不完善,欢迎使用本人词条编辑服务(免费)参与修正。立即前往

葛毅明微信号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版权声明:本文由合肥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入驻合肥经开区!蔚来中国总部项目今天正式签约

入驻合肥经开区!蔚来中国总部项目今天正式签约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可能存在安全风险,建议升级浏览器,或者用以下浏览器浏览   您也可以直接使用焦点APP或微信小程序浏览   4月29日下午,蔚来与合肥市建设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国投招商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以及安徽省高新技术产业投资有限公司等战略投资者签署关于投资蔚来中国的蕞终协议,并与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就蔚来中国...

合肥包河经开区:从项目抓起打好转型升级“翻身仗”

合肥包河经开区:从项目抓起打好转型升级“翻身仗”

  1-6月,包河经开区累计新签约项目22个,总投资60亿元。   数据背后,是片区上下全力推进转型升级的努力和付出,当中又有着怎样的故事?   位于包河经开区的华人健康东部产业基地项目即将完工。“这是公司在医药大健康领域的一项重要投资,主打智能医疗器械生产和智慧物流。建成后,将助力公司加快构建集合研发、生产、分销、零售的上下游产业链,形成垂直一体化...

合肥新站高新区:45亿!正式签约

合肥新站高新区:45亿!正式签约

  3月27日,新站高新区与新美材料举行OLED新材料及研发中心项目合作签约仪式,该项目的成功落地,将进一步提升该区新型显示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市委常委、副市长袁飞,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黄卫东,上海诺延企业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合肥新美材料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执行董事李馨菲见证签约,区党工委委员、管委会副主任安志强和上海诺延企业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庄英铭代表双方签约。...

合肥新站高新区:发展不放松 签约、开工、投产齐发力

合肥新站高新区:发展不放松 签约、开工、投产齐发力

  12月29日,合肥新站高新区在同一天实现项目签约、扩建开工和竣工投产。新站高新区重点抓好年末收官收尾,招商引资不停步,项目建设不懈怠,产业发展不松劲,为2023年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蓄能助力。   12月29日,合肥为国半导体有限公司与新站高新区达成合作意向并签约。合肥为国半导体是一家专注从事高端模拟和信号链芯片的设计公司。签约项目拟建立高端电源管理芯片和信号链芯片...

合肥智慧物流试点项目签约江汽大众共建

合肥智慧物流试点项目签约江汽大众共建

  【太平洋汽车网新车频道】近日,江汽集团官方宣布江汽集团与大众汽车集团(中国)、大众安徽以及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共同参与在合肥市政务会议中心举办的大众智慧物流项目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   在签约仪式上,与会各方共同签署大众智慧物流项目战略合作协议。协议约定,参与各方将携手在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推出智慧物流试点项目,进行智能网联移动出行与自...

合肥蕞新通知!

合肥蕞新通知!

  7月18日,合肥市房地产市场调控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发布了《关于调整职住平衡试点范围和房源比例的通知》,具体内容如下:   为贯彻落实合肥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2022年头部次会议和合肥市房地产市场调控工作联席会议相关决定,切实解决好职住平衡问题,推广职住平衡试点工作,打造更多职住平衡的15分钟工作生活圈,在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试点的基础上,将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不含...

合肥瑶海区与合肥工业大学签约共建“第二课堂教育实践示范基地”

合肥瑶海区与合肥工业大学签约共建“第二课堂教育实践示范基地”

  央广网合肥7月9日消息(记者赵家慧 通讯员胡家娣 童洁)7月8日下午,合肥瑶海区与合肥工业大学共建“第二课堂教育实践示范基地”揭牌签约仪式在瑶海区举办。   协议书签订现场。央广网发 瑶海区委宣传部供图   签约仪式上,双方共同签订了《瑶海区与合肥工业大学共建“第二课堂教育实践示范基地”协议书》,为第二课堂示范实践基地揭牌,并...

合肥瑶海龙岗开发区签约12个项目总投资30亿元

合肥瑶海龙岗开发区签约12个项目总投资30亿元

  安徽网 大皖客户端讯 11月29日,合肥市瑶海区龙岗开发区举行招商推介会暨2019年招商项目集中签约仪式。包括养老、通信等在内的12个项目落户瑶海龙岗,总投资30亿元。   近年来,瑶海区推进合肥东部新中心建设,打造“中国网谷”品牌,实施“一谷三基地”产业布局。今年前三季度,瑶海区技改投资同比增长136.5%,位居合肥市四城区第1;实现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1.8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