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合肥产业信息 > 正文内容

合肥庐阳区布局“全域科创”聚力打造三大“产业高地”

admin8个月前 (10-01)合肥产业信息18

  央广网合肥12月22日消息(记者徐秋韵 通讯员何晓珺)回顾2022,庐阳稳中求进。发展质效稳步提升,科创动能加速汇聚,创新开放持续深化,城市更新系统推进,民生福祉全民共享,预计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50亿元,社消零总额860亿元,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以守正创新交出卓有成效的年度答卷。

  回顾2022,庐阳接续奋斗。连续5年包揽全国科技创新、绿色发展、新型城镇化等5个“百强区”称号,投资潜力上升至第19位,综合实力上升至第84位,以昂扬之姿延续首善之区的光荣与梦想。

  岁聿云暮,日月其除。庐阳区将进一步增强发展质效,巩固发展成果,在实现转型升级、跨越发展的新征程上勇毅前行。

  聚变堆主机关键系统综合研究设施园区(央广网发 温沁摄)

  科创兴城 布局“一城三园”推动“全域科创”

  2022年,“科创”成为了庐阳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词。聚变堆园区、IE果园、科创大街、“红专一号”科创驿站、德必庐州WE”、大数据产业园、中科大校友创新园、董铺湖风投创投街区……创新火种蓬勃兴起,科创产业一路高歌。

  这一年,庐阳全域布局创新载体。“一城三园”格局初显——以科学岛及大科学装置集中区为主的“合肥未来大科学城”,以环城公园内老城区为主的“环城科创园”,以大杨镇为主的“董铺湖高科技成果转化园”,以庐阳经开区为主的“庐阳高新技术产业园”,成为庐阳科创动力的发源地。

  董铺湖风投创投街区俯瞰图(央广网发 何刚摄)

  这一年,庐阳全面优化创新生态。把握大科学装置“沿途下蛋”机遇,摸排“三就地”科研成果100余项,孵化成立企业22家;新参建庐阳种子基金、兴庐科创投资基金等7支产业基金,撬动资本逾50亿元;技术合同成交额超60亿元、同比增长60%以上。

  这一年,庐阳全力支持创业创新。发放创业贷4300余万元;发放人才住房补贴2139万元;加大研发投入扶持力度,全区有效发明专利增长20%以上;加强种子企业培育,净增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00家;全省芯片设计“头部股”恒烁半导体成功上市;预计全区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25%以上。

  与科创携手同行中,庐阳摸索出了一条城区振兴的新路径。迈步2023,该区将重点围绕“一城三园”,抢抓“合肥未来大科学城”规划建设契机,深化院所高校常态化沟通,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布局,全力保障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总部园区、科学家小镇(南园)建设,构建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衍生技术成果“三就地”示范基地。加快推进老城区科创大街二期建设,建设科技孵化器、加速器、众创空间等平台载体,聚力打造“环城科创园”;以大杨镇为核心区域,建设研发平台、中试基地,承接各类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加快“董铺湖风投创投街区”建设,聚力打造“董铺湖高科技成果转化园”;依托大数据产业园、科大校友创新园等园区优势,打造产业结构优化、营商环境优良、新兴产业集聚的“庐阳高新技术产业园”。

  产业筑城 聚焦资源优势打造三大“产业高地”

  12月,又是一个消费旺季。备受瞩目的合肥宜家刚开门纳客,银泰中心二期也将惊艳亮相。至此,全区大型商业综合体达到18家,占全市四分之一以上。淮河路步行街完成全面改造提升,获评首批全国示范智慧商圈,静候“全国示范步行街”验收。

  商贸业,是庐阳的王牌。与之齐头并进的金融业亦亮点纷呈。金融广场一期招商完成、二期主体竣工,“董铺湖风投创投街区”揭牌运营,安徽文化和创意投资基金等优质项目落户。预计全区金融业税收、增加值分别增长18%和8%,金融业增加值占全市份额超过三成。

  合肥宜家家居(央广网发 合肥庐阳区供图)

  此外,中国十七冶、中建七局等4家建筑业区域总部签约落户,中安华力大厦投入使用,中铁四局一公司总部大楼开工建设,全区一级以上资质建筑企业达到10家。预计全区建筑业产值突破600亿元,同比增长11%。

  在壮大优势产业的基础上,庐阳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全力稳住市场主体。今年以来,该区共办理各类退税及减免税近50亿元,为市场主体减免国有房产租金9800余万元、发放稳岗补贴3600余万元,新增市场主体2.4万户,兑现政策奖补资金4.1亿元,通过财政金融产品提供贷款超30亿元,以真金白银、切实服务推动企业实现更高水平发展。

  迈步2023,庐阳将聚焦资源优势,打造三大“产业高地”。以“商贸、金融、建筑业”为主导的“优势产业高地”进一步巩固。此外,将打造“新兴产业高地”,加快推动制造业、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亩均效益评价工作,依托IE果园、大数据产业园等优质载体,发展科技含量高的特色产业;加速国网安徽电力北城中心、詹记食品总部等重点项目建设,以恒烁半导体、大恒能源、长庚光学等龙头企业为牵引,着力打造集成电路、新能源、光学等特色产业集群。将打造“临港产业高地”,大力推进合肥陆港保税物流中心(B型)申建;全力支持庐阳经开区申报自贸区联动创新区,联动货运北站、中外运、粮食口岸等物流基地,建设“四位一体”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引导临港产业链企业集聚发展;加快打造临港产业集群,引进产业链龙头企业,依托中欧班列带动区域货物进出口,将其打造成为合肥重要开放通道。

  品质塑城 聚焦全域提升构建宜居宜业城区

  临近傍晚,庐阳老城滋生出别样活力,拱辰街边店铺热闹非凡,明黄灯笼、青瓦飞檐令人眼前一亮,坐落街边的四湾菜市也在改造提升中从城市“老记忆”变身“新地标”。拱辰街的提升改造,是庐阳实施老城保护更新战略成果一隅。

  这一年,庐阳区系统推进城市更新。紧扣建设“彰显合肥历史文化核心区”目标定位,着力打造合肥文脉传承展示窗口,完成市政府原办公大楼改造,作为合肥城市记忆馆对外开放;拱辰市井文化街区、中市国潮嗨街改造完成,实现流量、口碑“双在线”;区文化馆、三国合肥历史文化馆陆续开放,“庐州面塑”等3个项目入选省级非遗,“走读老城”活动持续升温。

  着力提升宜业宜居水平。轨道交通5号线北段试运行,西二环主线条断头路顺利打通;全区新增停车泊位超2000个;完成33个老旧小区改造、99部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完成征迁39万平方米,建成交付美丽景湾B地块等安置房3300余套,完成回迁2800余户,出行及人居环境稳步提升。

  着力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三河两库”水质稳定达标;PM2.5和PM10均值浓度持续下降,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创有监测数据以来蕞好水平;完成森林抚育2600亩,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545亩,新增城镇绿化面积81万平方米。

  迈步2023,庐阳区将聚焦全域提升,深入实施城市有机更新行动,加快推进老城减法“1210”计划,启动实施梨花巷改造项目,加快推进李鸿章家族当铺保护修缮等工作;常态化推进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加大各类环保问题整治力度;加快建设大杨镇智慧农业综合示范基地项目,重点打造“刘一盆”研学游教育培训基地、大隐原乡科普集市教育基地,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庐阳样板。

  民心向城 “首善底色”成就“幸福成色”

  民生落细落小,多积尺寸之功。2022年,庐阳区全力保障改善民生,将近九成财政支出投向民生领域,全力推动完成10项暖民心行动。民生实事落地生根,民生愿景成现实图景,既有力度,也有温度!

  这一年,庐阳社会事业提标扩面。推进名校倍增工程,45中长丰路校区、等6所校园投入使用,新增学位6240个,获评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先行创建区;健全健康服务体系,全区社区医院建成率达到70%,社区和村级标准化卫生室建成率达到80%;建成庐阳全民健身体育中心和37个社区运动场地、16公里健身绿道,建成开放庐州铁线公园、庐州公园西区、四里渠东路公园,市民健身休闲再添新去处。

  合肥市双岗幼儿园教育集团安心托幼延时服务(央广网发 合肥庐阳区供图)

  这一年,暖民心行动落地见效。“三公里就业圈”精准促成就业1.3万人;开展徽菜师傅技能培训227人,摘得全市首届“新徽菜·名徽厨”竞赛一等奖;建成老年助餐设施72个,新增为老服务场地8000平方米、家庭养老床位925张,入选全国智慧健康养老示范基地;超额完成儿童口腔疾病综合干预任务,每万名群众拥有口腔医师数量达到8名;建成全市首家公办独立托育服务机构,增办23所幼儿园延伸托班,新增幼儿托位1178个;39家家政企业入驻合肥家政服务平台,企业订单增长57%,新增3900余名从业人员;改造4个菜市场硬件设施,提高8个菜市场管理标准;建成68所社区老年学校;打造“15分钟学习圈”。

  此外,“庐大姐”“庐小志”“庐州街坊”等社区治理品牌影响力也进一步扩大。一张张“民生清单”,正转化为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的“幸福账单”。

  迈步2023,庐阳区将聚焦民生福祉,持续推进暖民心行动,采取更多惠民生举措,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让群众生活更安心、更放心、更舒心;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打造“家门口”的好学校,加大名优校长、教师培养和人才引进力度,实施学前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创成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和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守好群众生命健康,贯彻落实疫情防控要求,深化紧密型医联体建设,实施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推进“健康口腔”行动;抓好保障体系建设,实施就业优先战略,落实“百万大学生兴皖”行动计划,持续改造老旧小区、新增停车泊位,推进“安心托幼”行动,优化养老助餐点建设布局。

  东风何时至,已绿湖上山。站在新的奋斗起点上,庐阳豪情满怀,将牢牢把握“一保障两建成”使命任务,奋力推进“科创庐阳”建设,聚力打造三大“产业高地”,加快构筑“一核一地一中心”城区发展新格局,全力开创全省高质量发展示范城区和长三角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首善之区建设新局面。

  转载申请事宜以及报告非法侵权行为,请联系我们

  乘着二十大的浩荡东风,合肥庐阳稳步迈向2023。

葛毅明微信号
产业招商/厂房土地租售:400 0123 021
或微信/手机:13391219793 
请说明您的需求、用途、税收、公司、联系人、手机号,以便快速帮您对接资源。 
长按/扫一扫加葛毅明的微信号

版权声明:本文由合肥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

分享给朋友:

相关文章

【3图】新站区招商直租政府政策支持园区配套完善交通便利合肥新站职教城浙大校友(合肥)科创中心写字楼出租-合肥58同城

【3图】新站区招商直租政府政策支持园区配套完善交通便利合肥新站职教城浙大校友(合肥)科创中心写字楼出租-合肥58同城

  新站区 - 职教城 合肥市瑶海区磨店乡新站高新区智慧产业园A2栋3楼   浙大(合肥)科创中心由新站高新区与浙江大学科技创业有限公司、合肥友驿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共同建设。凭借“保姆式”管理模式,为入驻企业提供全新的体验式开放平台;秉持“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产城融合理念,倾力打造“园区配套服务提供商、企业生命周期服务提供商”特色园区运营招商:自营、招商部直租无中...

中安创谷:“独角兽”奔跑的“黄金谷”

中安创谷:“独角兽”奔跑的“黄金谷”

  由内容质量、互动评论、分享传播等多维度分值决定,勋章级别越高(),代表其在平台内的综合表现越好。   原标题:中安创谷:“独角兽”奔跑的“黄金谷”   独角兽,是神话传说中的动物,当这个名称被引入创业投资领域后,很快在业界达成共识:独角兽企业,即指具备颠覆性、创造力和不可估量的市场价值,引领新时代创新经济根本能力的企业。   在...

云聚滨湖科创未来|“科里科气”的云谷创新园即将开园啦!

云聚滨湖科创未来|“科里科气”的云谷创新园即将开园啦!

  占地面积234亩,建面46万方,整体布局涵盖   办公研发、人才公寓、商业街、无人酒店等功能......   走在云谷创新园内,满满的科技感扑面而来。   云江潮涌铸重器,科创未来谱新篇。为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步伐,在合肥滨湖科学城管委会领导下,安徽创新馆与合肥市滨湖新区建设投资公司合作创新“前店后坊”模...

从“实验场”走向“大市场”

从“实验场”走向“大市场”

  解绑“细绳子”、打通“蕞初/蕞后一公里”……科技成果从实验室到实际应用看似不远的距离,操作起来却绝非易事。   合肥作为科创名城,在解答“科技成果从‘实验场’走向‘大市场’”这道难题上,给出了合肥答卷,作出了蕞优解:   科技成果“三就地”(就地转化、就地交易、就地应用)应际而生,通过高度专业化的科技成果孵化链条,对创新成果进行赋能,打通科技成果...

单季增12万平管理面积文科创园区运营龙头德必集团拉开逆势增长序幕

单季增12万平管理面积文科创园区运营龙头德必集团拉开逆势增长序幕

  专注文科创产业园区领域并拥有多项竞争优势的德必集团300947),有望在自身新项目进入盈利期和城市更新改造浪潮中,迎来业绩再度爆发。   2022年10月25日,率先布局文科创园区运营领域并成长为行业龙头的德必集团(300947.SZ),交出了三季度业绩答卷。   公告资料显示,在主要业务地上海经历疫情冲击以及不少新拓展项目处于改造、招商期的影响...

合肥国家大学科技园

合肥国家大学科技园

  合肥国家大学科技园由安徽省科技厅、教育厅、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合肥市政府共同建设,是科技部、教育部2001年批准的首批22家国家级大学科技园之一,也是我省唯一一家国家级大学科技园。目前有一中心十分园,并建成3U创客空间(国家级众创空间)、科技企业孵化器、加速器全链条孵化体系。   2011年,科技部、教育部组织的国家级大学科技园绩效评价工作,...

合肥安大科技园发展有限公司顺利划入科创集团

合肥安大科技园发展有限公司顺利划入科创集团

  近日,合肥产投集团将所持合肥安大科技园发展有限公司股权无偿划入至旗下科创集团,成为继中科院(合肥)技术创新工程院有限公司后,划入的我市又一重要创新平台,为科创集团进一步整合全市科技创新资源注入新鲜血液。   合肥安大科技园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9月,同年被科技部认定为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近年来先后获得合肥市“优秀创新型孵化器”、安徽“十大优秀创新企业”等殊...

合肥市蜀山区科技创新工作连续四年获评优秀

合肥市蜀山区科技创新工作连续四年获评优秀

  年度合肥市科技创新工作考核结果出炉,蜀山区科技创新工作连续四年获评优秀等次。据悉,蜀山区还被评为“安徽省年创新驱动发展和科技创新能力提升成效明显地区”,获省级督查激励。   科技实力加速奔跑的背后,是蜀山区以高水平科技创新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坚定决心。近年来,蜀山区深入实施“全域科创”战略,以高端要素催生新技术、转化新成果、孵化新经济、引领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