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少荃湖科创中心启用
2023-06-01 09:05:41
5月31日,新站高新区的少荃湖科创中心正式揭牌,并同步启用科创大厦、数字科技产业园三个科创载体和产业园区,总建筑面积约36.4万平方米,首批41个科创项目和服务单位集中签约入驻,“科创+产业”助推新站高新区科创载体阵容持续壮大、创新资源加速集聚,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在合肥市文忠路与魏武路交口,总建筑面积约18万平方米的少荃湖科创中心正式揭牌启用。
继北航合肥创新研究院入驻后,少荃湖科创中心聚焦“三基地两平台”建设,重点围绕电磁兼容、无人驾驶等方向,推动更多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应用场”。目前苏东林院士的电磁安全以及无人驾驶、集成电路等团队落地,签约落户长鹰恒容、踏歌智行等8个科创项目,赋能助力区域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距离少荃湖科创中心4公里外,总建筑面积约10万平方米的科创大厦启用开园。依托科创大厦平台载体,重点布局微显示、集成电路产业,招引新型研发机构,培育科创企业,目前,已入驻为国半导体、沃能新能源、芯泽科技等项目,为高质量发展贡献“科创力量”。
而在位于皇藏峪路与珍珠路交口的数字科技产业园,已签约入驻明峰医疗、安杰莱康复机器人等项目。该产业园定位打造数字赋能产业的智造新高地,重点聚焦云计算、大数据、数据通讯、物联网等产业项目,形成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示范高地。
据悉,新站高新区按照优势互补、错位发展原则,规划建设了一批国有优质创新载体和特色园区,并在园区内部和周边融入生产、生活、生态相关配套,着力打造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和高品质科创空间载体,努力实现“一栋楼就是一个创新联合体,一栋楼就是一个产业链”。
揭牌启动仪式上,新站高新区正式对外发布“1356科创体系建设方案”,聚焦新型研发机构、高校院所成果转化、优质孵化运营机构等领域,加大科技招商和人才招引力度,建设形成全域科创发展格局。
据介绍,该区重点聚焦“一核+三带+五园+六大集群”总目标,大力实施创新主体培育、科创载体量质齐升、高能级研发平台突破、科技成果转化攻坚、创新生态营造、人才集聚提升等“六大行动”,加快形成“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产业孵化链和创新生态圈,全力打造少荃湖科创走廊。计划到2027年,全区打造省级以上创新平台超过120个,新型研发机构超过10家,科创孵化载体面积达到200万平方米,培育高新技术企业突破800家。
“一核”即少荃湖科创中心。这里拥有城湖共生的生态本底,纵深开阔的发展空间和辐射周边的配套资源,通过谋划布局、高标准建设孵化园区、总部经济、人才公寓、酒店等设施,辐射带动科创要素聚集,打造成为全区原始创新策源地、科研经济先行地和创新人才聚集地。
“星光大道”魏武路横贯东西,路畅业兴,已形成以京东方、维信诺、清溢光电等产业项目,“地缘相近”“业缘相融”,也为“产学研”合作带来更多可能。未来,道路沿线将布局高端装备产业园、中国芯视界和中小企业产业园等载体,重点引育微显示、高端装备等科技型企业入驻,打造“魏武路新芯产业科创带”。
连接南北的文忠路,沿线分布安徽中医药大学、安徽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教基地资源,同时合肥智慧产业园、峰创慧谷、中医药大学科技园等环大学创新生态圈既成,面积超80万平方米,下一步将围绕“文忠路产教融合科创带”,吸引高校院所科研成果转化和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项目入驻。
新海大道连接七里塘和瑶海社区两大成熟片区,此次将结合全区腾笼换鸟攻坚行动,规划建设方桥国际软件园、文化创意园等,打造小微企业集聚区,塑造“新海大道转型升级科创带”新形象。
新站高新区扎实推进重大创新平台内涵式建设和重点产业园区提升式发展,规划打造视创产业园、数字科技园、智慧产业园、声谷信创产业园、东湖现代科技创业园等五大科创园区。在现有的新型显示产业集群、集成电路产业集群和新能源及新材料产业集群基础上,招引培育一批创新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科技企业,重点布局大健康、智能制造、未来技术产业,打造“六大产业集群”,实现高质量创新驱动发展。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武鹏 通讯员 赵旭 张敏/文 )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滁州:用心打 ...
【高质量发展调研行】安徽六安:推 ...
皖产量子计算机联网“上云” 面向 ...
商议院 “疯狂小杨哥”们被点名,...
商议院 为合燃华润连夜整改点个赞
凡本报记者署名文字、图片,版权均属安徽商报、安徽商报合肥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使用时必须注明 “来源:安徽商报或安徽商报合肥网”,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2023-06-01 09:05:41
5月31日,新站高新区的少荃湖科创中心正式揭牌,并同步启用科创大厦、数字科技产业园三个科创载体和产业园区,总建筑面积约36.4万平方米,首批41个科创项目和服务单位集中签约入驻,“科创+产业”助推新站高新区科创载体阵容持续壮大、创新资源加速集聚,跑出高质量发展加速度。
在合肥市文忠路与魏武路交口,总建筑面积约18万平方米的少荃湖科创中心正式揭牌启用。
继北航合肥创新研究院入驻后,少荃湖科创中心聚焦“三基地两平台”建设,重点围绕电磁兼容、无人驾驶等方向,推动更多科研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应用场”。目前苏东林院士的电磁安全以及无人驾驶、集成电路等团队落地,签约落户长鹰恒容、踏歌智行等8个科创项目,赋能助力区域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距离少荃湖科创中心4公里外,总建筑面积约10万平方米的科创大厦启用开园。依托科创大厦平台载体,重点布局微显示、集成电路产业,招引新型研发机构,培育科创企业,目前,已入驻为国半导体、沃能新能源、芯泽科技等项目,为高质量发展贡献“科创力量”。
而在位于皇藏峪路与珍珠路交口的数字科技产业园,已签约入驻明峰医疗、安杰莱康复机器人等项目。该产业园定位打造数字赋能产业的智造新高地,重点聚焦云计算、大数据、数据通讯、物联网等产业项目,形成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示范高地。
据悉,新站高新区按照优势互补、错位发展原则,规划建设了一批国有优质创新载体和特色园区,并在园区内部和周边融入生产、生活、生态相关配套,着力打造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和高品质科创空间载体,努力实现“一栋楼就是一个创新联合体,一栋楼就是一个产业链”。
揭牌启动仪式上,新站高新区正式对外发布“1356科创体系建设方案”,聚焦新型研发机构、高校院所成果转化、优质孵化运营机构等领域,加大科技招商和人才招引力度,建设形成全域科创发展格局。
据介绍,该区重点聚焦“一核+三带+五园+六大集群”总目标,大力实施创新主体培育、科创载体量质齐升、高能级研发平台突破、科技成果转化攻坚、创新生态营造、人才集聚提升等“六大行动”,加快形成“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产业孵化链和创新生态圈,全力打造少荃湖科创走廊。计划到2027年,全区打造省级以上创新平台超过120个,新型研发机构超过10家,科创孵化载体面积达到200万平方米,培育高新技术企业突破800家。
“一核”即少荃湖科创中心。这里拥有城湖共生的生态本底,纵深开阔的发展空间和辐射周边的配套资源,通过谋划布局、高标准建设孵化园区、总部经济、人才公寓、酒店等设施,辐射带动科创要素聚集,打造成为全区原始创新策源地、科研经济先行地和创新人才聚集地。
“星光大道”魏武路横贯东西,路畅业兴,已形成以京东方、维信诺、清溢光电等产业项目,“地缘相近”“业缘相融”,也为“产学研”合作带来更多可能。未来,道路沿线将布局高端装备产业园、中国芯视界和中小企业产业园等载体,重点引育微显示、高端装备等科技型企业入驻,打造“魏武路新芯产业科创带”。
连接南北的文忠路,沿线分布安徽中医药大学、安徽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教基地资源,同时合肥智慧产业园、峰创慧谷、中医药大学科技园等环大学创新生态圈既成,面积超80万平方米,下一步将围绕“文忠路产教融合科创带”,吸引高校院所科研成果转化和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项目入驻。
新海大道连接七里塘和瑶海社区两大成熟片区,此次将结合全区腾笼换鸟攻坚行动,规划建设方桥国际软件园、文化创意园等,打造小微企业集聚区,塑造“新海大道转型升级科创带”新形象。
新站高新区扎实推进重大创新平台内涵式建设和重点产业园区提升式发展,规划打造视创产业园、数字科技园、智慧产业园、声谷信创产业园、东湖现代科技创业园等五大科创园区。在现有的新型显示产业集群、集成电路产业集群和新能源及新材料产业集群基础上,招引培育一批创新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科技企业,重点布局大健康、智能制造、未来技术产业,打造“六大产业集群”,实现高质量创新驱动发展。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武鹏 通讯员 赵旭 张敏/文 )
版权声明:本文由合肥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