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地铁新进展安徽产业扶贫再出实招
由内容质量、互动评论、分享传播等多维度分值决定,勋章级别越高(),代表其在平台内的综合表现越好。
原标题:合肥地铁新进展 安徽产业扶贫再出实招
精选合肥每日要闻,带你轻松了解城市更新、房地产市场发展动态。轨道交通5号线祁门路站至桐城南路站盾构区间左线号线条贯通的单线区间隧道。国家发展改革委日前公布了头部批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名单,合肥市新型显示器件、集成电路和人工智能等3个产业集群成功入选。
合肥地铁蕞新进展!5号线又一条单线区间隧道贯通
轨道交通5号线祁门路站至桐城南路站盾构区间左线号线条贯通的单线区间隧道。
据了解,祁门路站至桐城南路站盾构区间左线米,穿越地层为黏土层,盾构施工需下穿多个风险源。施工过程中,市轨道集团要求参建单位24小时全程监控,保证盾构机下穿的安全质量,顺利完成区间隧道贯通任务目标。
截至目前,轨道交通5号线出入段线完成主体结构封顶;全线台盾构机进行掘进施工,累计完成盾构工程总量的67.41%。
轨道交通4号线出入场段线个明挖区间完成主体结构封顶。全线台盾构机下井,累计完成盾构工程总量的50.15%。
计划年底开通的轨道交通3号线座车站主体结构全部封顶,全线组风亭完成封顶,分别完成总量的87.74%、98.15%。
合肥南淝河施口断面“国考”今年首次达标
8月份,南淝河施口“国考”断面平均水质较去年底平均水质氨氮、总磷分别下降13.7%,40.4%,自9月17日开始,南淝河施口国控断面已连续达标,生态环境部反馈检测数据显示,南淝河施口断面今年首次实现达标。
作为南淝河河长制协助单位,合肥市城乡建设局牵头负责南淝河流域水环境治理,各级河长、各相关部门以“河长制”为抓手,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考核导向,把改善南淝河水环境质量各项工作抓紧抓细抓实。
今年5月29日,市城乡建设局、市生态环境局、市水务局成立“三人”暗访督导工作小组。截止目前,“三人”暗访督导工作小组共发现问题53个,下发督办函6批次;对流域内重点入河排口坚持应急处置和长期整治相结合,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按照市区两级财政各承担50%原则,创造性地在南淝河14个重点排口建设一体化污水应急处理设施,设计处理规模6.9万m3/日,出水考核标准为COD≤40mg/L、氨氮≤2mg/L、总磷≤0.3mg/L,2019年10月底前项目全部建成并发挥效益。
为有效推进南淝河水环境项目建设,克服资金困难,全力保障治污工程建设,2019年南淝河流域水环境治理项目共57项,计划投资127亿元。其中,小仓房三期比计划时间提前4个月于今年8月底完工通水;陶冲二期目前正在进行粗格栅、生化池等主体构筑物结构工程施工,确保2019年12月建成通水;南淝河中游调蓄项目主体结构已完成70%;蔡田铺三期正在高频调度,确保春节前完成主体结构,一大批重点水环境项目的建成投运,将对南淝河的水质提升起到重要作用。
国家发展改革委日前公布了头部批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名单,合肥市新型显示器件、集成电路和人工智能等3个产业集群成功入选。至此,合肥获批产业集群数量位居全国第四、省会城市第二。其中,在新一代信息技术领域方面,合肥市入选产业集群数量并列全国头部。
近年来,合肥市抢抓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建设机遇,通过推动资源要素向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政策向战略性新兴产业倾斜,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其中,新型显示器件产业整体规模国内领先,集成电路设计产业产值年复合增长率居全国前列,人工智能产业部分领域核心技术国内外领先。据统计,新型显示器件产业从业企业超80家,累计投资项目超110个,已完成投资超1400亿元。
在集成电路产业方面,合肥市拥有集成电路全产业链企业超200家,目前共推进续建、新建项目68个,总投资超2000亿元,实现了从材料、设计、晶圆制造到封装测试的全产业链覆盖,部分企业产品的性能及指标已达到国际主流水平。人工智能产业已拥有科大讯飞、新华三等一批龙头企业,集聚企业超500家,目前共推进续建、新建、谋划项目80余个,总投资超120亿元。
安徽产业扶贫再出实招 多部门印发通知实施这项行动
日前,省农业农村厅、省发展和改革委、省财政厅等多个部门联合印发通知,启动实施脱贫攻坚期产业扶贫攻坚行动。意见提出,要通过深入实施贫困地区特色产业提升工程等手段,推动贫困县更好建设扶贫主导产业,贫困村建设特色产业扶贫园区(基地),贫困户实施产业扶贫项目,做大做优做强扶贫特色产业。
意见明确提出,到2020年全省每个贫困县形成2个到3个扶贫主导产业,每个具备条件的贫困村都建有农业特色产业扶贫园区(基地),每个有意愿的具备产业扶贫条件的贫困户至少实施1个以上产业扶贫项目。贫困县新型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户的能力明显增强,新型经营主体带贫减贫利益联结机制和农产品产销对接机制进一步健全。
中车交通沪皖产业协同发展项目落户长丰
9月底,中车交通沪皖产业协同发展项目落户长丰县。中车交通计划在长丰县投资建设以中车交通智能升降系统研发、制造、销售为核心的长三角总部基地,项目建成后将带动上下游形成百亿元产业链,带动近千人就业。这一重大项目是我省贯彻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主动承接产业转移的又一重要成果。
“合肥区位优势明显,经济社会发展势头强劲,投资发展环境优越,中车交通将推动长丰县成为技术领先的行业高地。 ”中车交通总经理何德军表示。中车交通将在长丰县打造中车交通智能升降系统的整机研发、制造和销售总部,并发挥总部基地强大的产业链资源整合能力,迅速形成具有高质量、高效益的智能升降系统产业园。“当前合肥正抢抓长三角一体化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机遇,处于发展的黄金期。长丰县产业基础日益牢固,发展态势持续向好,中车交通投资实力雄厚,项目配套齐全,双方合作前景广阔,未来可期。长丰县将强化服务保障,双方加强沟通交流,推动项目早日建成投产,实现共赢发展。 ”合肥市政府副市长王文松表示。
曾是以农业为主的国家级贫困县长丰县,近年来积极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主动对接合肥都市圈资源,加快打造区域制造强县。 “我们紧盯长三角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摒弃‘捡到篮子里都是菜’的观念和冲动,瞄准先进制造、绿色发展,实现从‘招商引资’到‘招商选资’的转变,提升项目牵引力。 ”长丰县发展改革委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以来,该县整合提升全县工业园区,打造沪苏浙产业转移“一区多园”承接平台,引进华夏幸福、中南高科等一批平台企业,以商招商、合作多赢,对接承载长三角优势资源,先后引进80多个优质项目落户长丰。今年上半年,全县实现GDP增长9.1%。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版权声明:本文由合肥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