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井熠景:乡村振兴安徽样本
您当前的位置 :乡村振兴江淮广角
中安在线 来源:安徽乡村振兴网 作者:潘霁野 杨斌 编辑:汪源
“梦里义井,这‘义’字永远镌刻进岁月的年轮......在党旗的指引下,我们建设美丽的乡村.....”青年歌唱家陈思的《梦里义井》,犹如一泓清水,娓娓唱出了义井文化的深厚底蕴,唱出了义井儿女的勤劳勇敢,唱出了义井振兴的美好期许。
义井之“红”:党建微阵地乡村大课堂
义井镇党委结合“学党史,我为群众办实事”教育实践,坚持党建引领、示范先行的作用,在全镇19个村居推广建成3批58个党建微阵地,开展“百姓名嘴说”志愿服务项目,通过“线上+线下”“集中+分散”相结合的方式,把党史宣讲课堂搬进田间地头、弄堂小院、桥头河边,用富有“义井味”的鲜活形式,用“身边人”说“百姓话”的亲切方式,让党史学习教育“飞入”寻常百姓家,打通党的方针政策宣讲的蕞后一段“神经末梢”,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基层党建微阵地党史学习效果,实现了有形的党建微阵地,隐形的党员联系群众的网格化宣教服务。截至目前,全镇各层次党史宣讲累计受众1万余人。
镇党委充分调动发挥“义家人”的力量,建立“支部共建、资源共通、红利共享”工作办法,着力实践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实现“自治、德治、法治”融合发展。全镇现有农村党支部25个,农村普通党员近千人。镇党委高度重视党员培育工作,构筑“一核多元”模式,重点倾斜于产业发展带头人、合作社等一批农业乡镇为特色的先进分子,培育了党员发展对象,积极引导他们加入党组织,有效提升了基层党组织的整体活力,彰显了基层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实现“党委领导、支部统筹、阵地落实”的工作机制,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号召力、凝聚力。
义井之“变”:昔日贫困村今日富红桥
2012年,刚上任的孟凡余以“头部年打基础、站稳脚,第二年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第三年增强发展后劲、拓宽致富门路”为方向,坚持党建引领、党员带头,连续打好了高标准农田建设、土地流转等攻坚战,打赢了村容村貌整治、村内厕所改造等歼灭战,办起了全县头部家村办企业红桥坊油菜籽加工油厂,通过盖大棚、建基地、引企业、闯销售等多种方式,推动“富硒茄瓜、豆丹种养、大棚草莓、航天大豆、油料加工”等产业发展……从此,红桥村打破以水稻、小麦为主的传统农业格局,拓宽增收渠道,为农村增收、创收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2018年,孟凡余带领村“两委”紧紧抓住高标准农田建设机遇,建立村级股份经济合作社,通过入股分红、务工就业、收益分配等方式,流转5700亩高标准农田,2021年村集体经济约500万元。红桥村从一个经济薄弱村成为经济强村,“党建引领、土地到村、规模经营、利益共享”的“红桥模式”成为全县垂范、全市示范、全省典范。
2022年,红桥村按照“引进来、走出去”思路,树牢市场逻辑,壮大村集体经济。发挥职业经理人作用,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大力推广高粱种植,巩固荃银高科、北大荒、金丰公社等农业合作,综合利用农事服务中心,谋划油料加工厂合作经营。同时,引入专业团队,市场化运营“一桌家宴”项目。截至目前,已托管耕种邻村土地约3500亩,接管新桥机场预控土地约4500亩。红桥村流转“飞地”谋发展,集体经济呈现“滚雪球”发展态势。
义井之“旺”:葡萄“杜师娘” 瓜果争飘香
毕业于合肥工业大学的秦书宝不顾家人的反对回乡,重金打造农家乐,只为寻找童年遗失的美好。他是首位在长丰县种植荷叶的农民,曾多次前往茶厂学习制茶,让荷叶“变废为宝”。“荷叶茶,是我的得意之作。”在不断的改进与创新中,秦书宝拥有了自主生产技术并成功注册商标“秦氏小川哥”“玉荷银尖”品牌,开设淘宝店铺、电商商城,销售额逐年递增。2019年“秦氏小川哥”被安徽省商务厅评为“年网络销售额超100万元农村电商品牌”。
每一朵花都有盛开的理由,张剑甘愿做奇葩。“我是个恋家的人,家乡情怀让我离不开义井。”数年寒窗苦读,从北京交通大学毕业后,张剑定居苏州,成为了城里人。没过几年“好日子”,同样不顾父母的反对回乡创业。“在政府的支持下,家乡的马路宽了,经济富了,群众的生活更好了!我决定回乡发展!”张剑经过多方调研,蕞终决定“南果北种”,大量引进火龙果、香蕉、木瓜等热带水果种植,创造差异化的农业发展经济。“村里人没事儿就喜欢来看个稀奇,毕竟种植热带水果就我一家。”张剑自豪地介绍道,“现在种植技术发达了,我们北方种植的水果可以长到九分熟再采摘,口感比南方水果更好!”张剑将种植出的头部批火龙果送给了乡亲们,他有更长远的打算,“年轻人回乡创业不易,我希望可以带动周边的农民一起,探索经济发展新模式,扩大生产规模,推动产业经济的良性发展。”
美好乡村的建设发展总是离不开“乡村旅游”这个命题,为拓展乡村旅游路径,带动乡村产业经济发展。义井镇推出樱花文化旅游季活动,连续举办六届“绿色义井”杜岗葡萄采摘节,长丰县2021年中国农民丰收节在车王成功举办,带动乡村农家乐发展。依托电商签约、邮乐购、扶贫驿站线上线下同步销售,实现企业农民双增收。
义井之“美”:陌上人游醉 梦里有繁花
关于“美”,义井人有太多线年开始,长丰县义井镇开始引进‘水韵樱田’樱花基地项目,经过多年的精心培育,目前在义井、涂拐、蔡岗、楼丰4个村5000亩土地上,已栽植各种新品种速生樱花、福建山樱花等50多万株,‘樱花小镇’声名远扬。”义井镇宣传委员杨斌指向樱花大道两侧延绵不断的绿树说道,虽已过了花开时节,依旧赏心悦目。
作为“国家森林乡村”“中国生态特色旅游小镇”“安徽省森林城镇”“安徽省森林村庄”,义井镇完成了车王、蔡岗等八个省级美丽乡村中心村、徐巷社区市级美丽乡村中心村及政府驻地建成区整治建设工作,打造了车王、蔡岗两个省级千年古村落。这与长久以来,义井镇重视美丽乡村的建设,实施村庄集聚工程是分不开的。
据了解,五年来,义井镇持续深入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推进农村垃圾、污水、改厕三大革命。截至目前,已完成农村户用卫生厕所改造5029户,常住人口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98.8%。全镇建有污水处理设施12个,千吨级污水处理厂1个投入使用,集镇建成区污水管网项目顺利完工。城乡环卫工作连续五年评比全县头部,义井镇荣获合肥市2020年村庄清洁行动先进乡镇,车王村成功创建省级美丽乡村重点示范村、村庄清洁行动先进村居,村庄规划建设取得成效。
义井之“义”:相亲“义家人”枝叶总关情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在义井的这片土地上,优秀的传统美德一直在延续,也在不断地鞭策‘义家人’,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融入到人民群众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陈燕书记向记者介绍道。义井镇充分挖掘志愿服务组织在社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着力创建“义家人”志愿服务品牌。
“白首之心”志愿服务队探索农村居家养老新模式,聚力“老有所养”,建成车王、徐巷、红桥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为空巢老人提供“助餐、助洁、助医、助学、助急”五助服务,创立“亲善帮”劳务组织以养老事业带动居家群众就业。养老服务中心实现社会化运营管理,完成红山文化陵园建设。车王村养老服务中心荣获2021年“安徽省社区医养结合示范中心”称号。
“义家红嫂”把乡村振兴中的妇女力量组织起来,广泛培训妇女,培养妇女的创业意识,通过“党建+妇联执委+专家赋能”的创新理念,以“1+7”的创新模式,采用“大课+小课”独特方式,设立1个红嫂大课堂和7个红嫂小课堂,对妇女自身素质提升及创业就业进行指导和帮扶,实现共创共赢,努力培养一支爱生活、有素养、懂技术、善经营的“红嫂”队伍。
近年来,义井镇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扎实推进“创业富民、农业升级、旅游开发、美丽乡村、土地整治、脱贫攻坚”六大工程,先后荣获了“安徽省森林城镇”“合肥市平安乡镇”“合肥市信访工作先进乡镇”“合肥市平安农机示范乡镇”“合肥市卫生先进单位”等称号,成为合肥市乃至安徽省乡村振兴发展的示范典型之一。
版权声明:本文由合肥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