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推进“万企兴万村”行动】企业携“新”入驻助力乡村“兴”起来
在深入实施“万企兴万村”行动中,安徽各地将“乡村所需”与“企业所能”有机结合,让越来越多的新项目、新元素在乡村“落地开花”,为推进乡村振兴注入澎湃动能。
在六安市金安区先生店镇陈大庄村,这段时间,村里的这家大型家禽养殖企业完成了是对8层鸡棚的数字化改造升级,新安装的自动投喂、鸡蛋自动分拣以及通风散热等装置,让村里的养殖规模和带动就业人数都上了一个台阶。
六安市金安区华江汇东养殖有限公司 负责人 侯方华
投资有1000多万(元),每天能产蛋10万枚左右,一期二期三期搁一块,每天上班的人数有20多。
企业负责人侯方华告诉记者,3年前,她刚来村里发展的时候,村里只有一些零散的养殖户,缺少规模化的产业带动。后来按照“万企兴万村”行动的部署要求,当地政府利用财政衔接资金920万元建设了道路、厂房等基础设施,而村集体则以租赁厂房和效益分红的模式和企业合作,每年实现增收60万元。村民江绪龙过去缺少致富门路,现在已转型成为了养殖厂的技术工人。
六安市金安区先生店镇陈大庄村 村民 江绪龙
企业在这边办了以后,老百姓肯定是方便多了,一个月(收入)大概5000多块钱。
在深入推进“万企兴万村”行动的过程中,安徽将“乡村所需”与“企业所能”有机结合,广泛调动各类企业围绕绿色食品产业、乡村新产业新业态等加大投入力度,全面助力乡村在产业、人才、文化等方面的振兴步伐。在合肥市庐江县万山镇长冲村,村里这两年发展起来的民宿产业已成为乡村振兴的一张靓丽“名片”。可缺少专业人才、服务跟不上,也一度成为困扰产业发展的“拦路虎”。省文化和旅游厅在当地调研后,决定在全省开展民宿管家技能培训及等级评价认定工作,长冲村成为首批试点村。
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乡村旅游处 处长 钱梅
全省民宿的总量多达8000多家,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我们坚持市场的逻辑、资本的力量和平台的思维,配套开展旅游民宿创意设计大赛和民宿产业博览会,助力民宿管家的培养。
很快,在文化和旅游部门指导下,业内的多家旅游发展公司联合组织开展了一场民宿管家培训活动,预计将有600多人参加。看到专业的机构在家门“开班”,村民宋翠平主动报了名,系统学习经营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做一名民宿管家。
合肥市庐江县万山镇长冲村 村民 宋翠平
有这么多的公司企业来帮助我们,我想把现在的工作做得更好,能为家乡的发展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民宿管家一年可以有3万多(元收入)。
省农业农村部门调度显示,目前,全省各地通过“万企兴万村”行动,正实施各类兴村项目30818个,涵盖乡村产业、乡村建设、乡村人才培养等领域,村企联动、联农带农机制不断完善,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中安在线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皖B2-20080023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208228
版权声明:本文由合肥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