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山经开区:“你好2022!”之规划建设篇
星霜荏苒,居诸不息,2022如约而至!
回首2021,成功扩区,晋升国家级……跨境电商产业“井喷”式发展,环境科技产业激荡绿色发展新动能,居民群众幸福感不断攀升……
展望2022,合肥蜀山经开区将以坚如磐石的信心,只争朝夕的劲头,坚韧不拔的毅力,在自我革命中砥砺奋进,在抢抓机遇中乘势而上,在攻坚克难中逐梦前行,奋力推动各项事业迈上新台阶。
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实现空间资源提质增效
为积极践行蜀山经开区“十四五”发展规划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在长三角G60科创走廊和合肥市“五高地一示范”建设的背景下,规划建设局坚持以规划先行为龙头引领,高站位谋划契合“中国环境谷 数字新园区”发展定位下的空间结构、功能策划、用地布局,多维度推动蜀山经开区结构优化、交通畅达、设施完善、水系整治、景观提升和特色打造,着力优化空间布局顶层设计,促进环境产业与数字经济耦合发展,为高质量产业发展筑牢空间发展基础,全面提升蜀山经济开发区的辐射力、影响力和带动力。
合肥蜀山经开区在全省节约集约用地评价工作中,始终名列前茅,连续三年在产城融合型园区中排名第2。在仅有6.7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集聚了15000多家企业。2020年,蜀山经开区每平方公里GDP产出已接近50亿元,每平方公里税收突破5亿元。
为进一步保障节约集约用地,规划建设局全面摸排产业用地现状、供地情况、土地利用效益等,逐步盘活低效土地,腾出产业发展空间,致力于实现蜀山经开区空间资源提质增效。通过“腾笼换鸟”工作,蜀山经开区根据《闲置厂房与低效用地处置工作方案》,形成了“一号课题”《任务分解表》,便于开展集中整治,目前已盘活7宗约380亩土地;闲置厂房项目再造1家5000平米;清退企业2家,收回厂房2000平米。
优化园区品质、完善基础设施,提供项目落地新保障
规划建设局积极推进社区建设,加快指导文化休闲、公园绿地以及商业综合体等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完善园区功能、促进产城融合,营造多元融合宜居环境,切实增强园区的承载功能。
在生态文明时代背景下,规划建设局始终树立“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重点建设体育公园和山茶路公园,沿开发区主干道两侧、结合市政综合管廊建设防护绿地,结合园区的绿道、步行道等慢行系统,共同组成开发区的绿网,形成蓝脉绿网相互交织的优美生态基底,构筑园区绿色生态体系。
为更好地服务园区项目建设,规划建设局与相关部门相互协调,重点推进激水路、山茶路、天池峰路和邓店路等主次干道的建设工程,并启动湖光路、玉蕾路和井岗路等道路提升改造工程。同时,规划建设局积极与市直部门加强对接,加快合肥轨道2号线号线西延站点选址,协助做好312国道快速化改造、蜀山大道、天柱山路等重点项目前期工作,进一步提升区域交通辐射能级。2021年度,东区完成了振兴路南段、甘泉路2条道路提升改造,总长约2.7公里,总投资约1亿元。新开工山茶路等6条道路,总长约3.43公里,总投资约3.19亿元。西区及托管区新开工道路15条,总长约16.3公里,总投资约18.5亿元。
按照现代化、智慧化园区的发展定位,为突出“人、产、城”融合发展,规划建设局加快推进体育公园建设,安徽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院及附属医院一期已建成投用,合肥八中运河新城校区可研已获批复,合肥市委党校新校区、合肥市蜀山工人文化宫正抓紧时间完善相关程序。
2021年度,东区完成7宗土地上市出让,共计154亩(商务金融用地),并于2021年12月8日挂牌出让一宗81亩商住用地。截至目前,按照高品质建设要求,西区已完成土地出让地块522亩(居住用地),全国6家知名房企入驻,部分楼盘已全面开工建设。
高质量服务企业报规报建,树立园区服务优良新形象
规划建设局致力于高效能服务企业项目建设,全力推进重点项目进程,报建工作成效卓著,已成为入园企业快速投产达效的“助燃器”和“发动机”。在项目报建服务中,项目审批涉及的部门多、流程长、事项杂、手续繁,企业难以厘清其中关系,为此,规划建设局与相关部门建立了良好的信息沟通和联系协调机制。2021年,尽心尽力共为园区20多家企业提供项目报规报建服务,在蜀山经开区提振经济、增速发展的关键时刻,为助力蜀山经开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抓好落实征迁安置工作,提升民生保障新水平
征迁安置工作是蜀山经开区重要的民生工程之一,截至目前,已完成山湖苑、邓店、西城梅苑、菊苑、紫薇苑、牡丹苑、丁香苑、海棠苑、桂花苑及引江济淮安置点(分五期建设)等10处安置房项目规划审批服务,建成总建筑面积329万平方米,已完成西城东苑、西城西苑、西城竹苑、西城兰苑4处安置房分房工作,总建筑面积85万平方米。在加快安置房建设速度和规模的同时,规划建设局始终以提升安置房品质、提高群众满意度为目标,不仅打造“安居工程”,更是打造“宜居精品”,让生活、工作在蜀经开的市民有更多的获得感、成就感和幸福感。
2021年度,东区建成安置点1处:山湖苑二期复建点,总建筑面积11.7万平米,已竣工验收;新开工安置点1处,为邓店村安置小区,总建筑面积34.5万平米,总投资约14.62亿元,可安置人口8595人。西区完成分房安置点1处,西城兰苑,总建筑面积45.67万平方米,总投资约10亿元,可安置人口约5579人,续建安置点3处,包括西城梅苑、菊苑、紫薇苑,总建筑面积83.2万平方米,总投资约25亿元,可安置人口约9307人。截至目前,西区新开工安置点4处,包括西城海棠苑、桂花苑、引江济淮安置点一期、二期,总建筑面积88.2万平米,可安置人口约9450人,总投资约25.14亿元。预计2022年一季度新开工安置点5处,包括西城牡丹苑、丁香苑、引江济淮安置点三期一标段、四期、五期,合计建筑面积约107.62万平米,可安置人口13305人总投资约37.52亿元。
2022年,规划建设局将坚持高质量发展的主题不变,加速认知迭代、熔炼品质追求、激发攻坚之力,奋力谱写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
聚焦要素保障,全面服务高质量赶超发展
认真学习研究上级出台的各项政策规定,定期对土地要素保障情况进行分析研判,加强政策解读和培训,引导全区规划建设工作统一思想认识,形成节约集约和依法依规用地的工作合力。建立项目建设全流程服务制度,稳步探索推进“标准地”出让,推动用地报批和土地供应流程提速提效。
聚焦集约节约,提高存量资源利用效益
大力推动节地水平和产出效益双提升,在对低效产业用地提升改造、拆迁腾退的同时,聚焦园区标房建设、环境提升等关键领域,科学规划空间资源,推动自然资源配置向质量更高、效益更高上发展。
聚焦改革创新,探索规划建设新路径
站在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新起点,规划建设局将以改革创新激发新时期发展的动力和活力,着力为企业投资经营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配套完备的设施、共享便捷的资源,正确把握发展和规范的关系,不断探索规划建设工作新路径、新经验,不断提升空间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徐明)
新华全媒 丨智能机器人“天团”助力春运防疫
MG动画:4万亿!开局之年“皖美”答卷
科大讯飞:用人工智能建设美好世界
全国首个光荣院建设省级地方标准在安徽获批发布
安徽高速春运“温馨交通·情满旅途”启动
限时清零!安徽组织开展根治欠薪冬季专项行动
安徽“2022年就业援助月”活动正式启动
·用好榜样“活教材” 办好育人“思政课”
·安徽8人荣登2021年11月“中国好人榜”
·全省工会“两节”帮扶解困送温暖活动启动
·元旦假期我在岗 高铁建设“不打烊”
·【“飞阅”中国】长江之上再起长虹
·2022年头部天,“皖”美!
版权声明:本文由合肥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