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合肥:蓄积生物制造新动能迈入发展快车道
国歌标准演奏曲谱和国歌官方录音版...
8.87亿人次!全国铁路暑运发送旅客...
全国日均访问电子地图数量超过1万亿次
全国首个以“研发创新”为特色的综...
平陆运河开工建设两年实现任务“双...
海上一箭六星!谷神星一号海射型遥...
新疆首条跨沙漠铁路750千伏超高压...
长白山40米射电望远镜天线米 西延高铁高哨隧道顺利贯通
全球首只人民币SGS债券在法兰克福上市
公安部:2014年以来1.5亿农业转移...
1次购买 3段乘坐 7天有效 长三...
国歌标准演奏曲谱和国歌官方录音版...
8.87亿人次!全国铁路暑运发送旅客...
全国日均访问电子地图数量超过1万亿次
全国首个以“研发创新”为特色的综...
平陆运河开工建设两年实现任务“双...
海上一箭六星!谷神星一号海射型遥...
新疆首条跨沙漠铁路750千伏超高压...
长白山40米射电望远镜天线米 西延高铁高哨隧道顺利贯通
全球首只人民币SGS债券在法兰克福上市
公安部:2014年以来1.5亿农业转移...
1次购买 3段乘坐 7天有效 长三...
工业尾气可“变”身鱼饲料,地沟油“变”为飞机燃料,秸秆“变”成了薄膜……让这一切看似不可能成为可能的就是生物制造这位神奇的“魔术师”。
生物制造是一种全新的生产技术,融合了生物学、化学、工程学等多种技术,具有清洁、高效、可再生等特点,有可能在能源、农业、化工和医药等领域改变世界工业格局。我国把生物制造列为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在部署2024年政府工作任务时指出,“积极打造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
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生物制造产业已初具规模,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各地纷纷加快产业布局。作为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副中心、长江经济带“双节点”城市,合肥市将合成生物作为市级五大先导产业之一,出台《合肥市推进生物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6)》(以下简称《行动方案》),积极抢占生物制造产业发展新赛道。当前,合肥生物制造领域已形成良好的产业生态,呈现出强劲发展势头。
在科研方面,合肥拥有高素质专业化人才优势。中国科大、安徽大学、安徽农业大学等高校,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大健康研究院等院所,均有科研团队长期从事生物制造方面的研究。此外,合肥合成生物创新研究院将依托中国工程院郑裕国院士团队科研技术力量,致力于合成生物学研发与推广,促进科技成果加速产业化、规模化应用。
在企业培育方面,合肥在细分领域有华恒生物、和晨生物等代表企业,产业发展初具规模和特色。2005年成立于合肥的华恒生物称得上是生物制造产业领域的先行者,于2021年在科创板挂牌上市,已形成“3大研发中心、4大生产基地、5大应用领域”战略布局;2022年5月在合肥高新区正式诞生的和晨生物是国内蕞早实现美容界明星产品“麦角硫因”生物制造的公司之一,可从1吨葡萄糖产出12公斤麦角硫因,价值放大100多倍,成本不到传统生产的十分之一,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在科创体制改革方面,立足合肥城市区域新空间,省、市、校聚力打造科大硅谷科创平台,聚焦创新成果转化、创新企业孵化、创新产业催化、创新生态优化,感召了一大批生物制造优质创新资源加速汇聚,截至2023年底,科大硅谷片区拥有全市近50%的合成生物企业。科大硅谷加速构建科创生态,让企业有“龙头”可跟,让技术有场景可用,让资金有渠道可融。
上半年汽车工业多项经济指标创新高
上半年汽车工业多项经济指标创新高
我国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实现“三个更强”
聚焦发展实体经济 央企投资持续提速
我国多层次工业互联网平台体系基本形成
前两个月工业经济稳定恢复,企业利润同比继续保持增长
对外开放跑出“加速度” 自贸“朋友圈”越来越大
含“新”量不断提升 中国能源转型取得历史性成就
能源转型涌“绿”潮 经济发展添“新”意
央地支持政策持续“上新” 壮大民营经济激发民间投资活力
省际间贸易更畅通 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积极推进
硅料供应偏紧 多晶硅价格持续上涨
视频平台“教授开讲” 知识的大众化传播不必正襟危坐
推动分级诊疗和医联体建设 国家卫健委发文推广三明经验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线举报流程
版权声明:本文由合肥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