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这十年丨新站高新区:一促一兴一融催生更多精彩蝶变
党的十八大以来,一个宜居宜业的产业新城,正在合肥东北角“拔节生长”,一个个融合互动的光影里,映照的不仅是几代人的创新接力与创业前行的奋斗足迹,更是新站高新区的路径指引和开拓方向。十年来,合肥新站高新区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以更大力度推动创新创业、产城融合,经济跨越发展,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人民获得感不断增强,为经济社会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积蓄了强大动能。十年来,全区地区生产总值保持年均11.8%的快速增长势头,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年均增速20.5%,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速1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速10.1%。
产业是引领高新区高质量发展的动力之一。十年来,新站高新区不断构筑优质产业集群,聚焦“芯屏汽合”产业发展方向,抢抓全球新型显示产业发展机遇,在十年间新型显示产业实现从“跟跑”“并跑”到“领跑”。数据显示,全区有新型显示产业上下游企业95家,约占全市123家的77%,集聚从业人员3.6万人,2021年新型显示产业总产值同比增长超20%。同时,新站高新区通过项目引领、产业带动,不断构建紧盯前沿、沿链聚合、集群发展的产业生态圈,协同发展特色显著,奋力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为助力企业提质增效,新站高新区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一主线,开展精准招商、专项招商、产业链招商,引进、集聚一批科技含量高、产出效益好、产业关联度强的好项目,推动“已签约的项目尽快落地、已落地的项目加快建设、已投产的项目快速成长”,保障产业项目更快投产达效。近年来,新站高新区招商引资项目数、项目开工率始终位居全市前列。截至目前,全区已有规上工业企业136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68家,辖区企业规模不断壮大,战新产业能级持续提升。
外部赋能,内生成长。十年来,新站高新区已逐步成为创新创业的沃土,科技创新动力澎湃,创业创造活力奔涌。新站高新区始终坚持开放、创新和产业“三位一体”,从体制机制到生态营造,不断引智招才、科创育材、产业成财,创新赋能提速显效,市场主体量质齐升,内生出开发区的创新基因,“产”的强度不断提升。在一系列措施推动下,全区企业效益显著提升,2021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利润率为10.6%,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支出同比增长67.8%,规上工业研发经费占比达到5.8%。
十年来,新站高新区积极引导传统企业转型发展、区属国资平台自建等方式加大创新载体建设,已建成国家级孵化平台3家,省级3家,市级6家,入驻企业超700家,就业人数超2000人。深入推进创新培育,依托主导产业优势,实行梯度培育,该区已拥有“专精特新”企业69家,其中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家,助力工业经济转型升级。
优质的营商环境是招商引资的吸引力,也是企业转型发展的驱动力。十年来,新站高新区发挥自身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为企业解难题办实事,持续扩大资本市场的“新站板块”规模,切实把蕞优质服务贯穿企业全生命周期,想企业之所需,干企业之所盼,凝聚起无处不在的城市向心力,为发展蓄势添能。
产业的快速发展带来了人口的聚集,城镇化进程加速了人口流动。十年来,在产业发展高歌猛进下,新站高新区不断加速城市建设焕新进程,加快补齐城市配套功能,不断美化辖区生态环境,从景观元素单一,社会配套匮乏的郊野水库,逐步发展成为一个揽自然之美、得区位之优、有产业之利、蓄后发之势的魅力希望之地。
为了让发展更有“温度”、民生答卷更有“厚度”,新站高新区不遗余力地布局优化教育、卫生、文体等公建配套设施,用心用情办好各方面民生实事,促进公共服务供给更加优质均衡,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十年来,全区教育投入超过50亿元,累计新建、改扩建中小学幼儿园项目85个,累计新增学位5.6万个,基本建成以公办幼儿园为主体、普惠优质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十年来,全区二级以上综合(专科)医院从2家增加到11家,基层医疗机构网络织细织密。全区共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130家,增长135.71%,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质量不断提升,为居民筑牢健康防线。
星光不问赶路人,时代属于奋斗者。新站高新区围绕“合肥东北翼发展主引擎”定位,聚焦“芯屏汽合”产业方向,持续做大世界级新型显示和驱动芯片产业基地,努力成为具有国内一流水平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奋力迈进千亿产业园区,在以产促城、以城兴产、产城融合的新征程中,不断书写“新一站更精彩”辉煌篇章。(文/刘聆雨、张敏)
版权声明:本文由合肥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