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生物医药产业迈入“量质齐升”发展快车道
近段时间以来,合肥生物医药产业喜事频传:3月30日,安徽省医药创新柔性服务合肥(高新区、经开区)工作站正式揭牌;3月25日,合肥市发布首批生物医药产业重点培育品种目录;4月11日,总投资56亿元的亿帆生物医药大健康项目产业基地项目正式开工……
经过多年培育,合肥已成功获批省级生物医药和高端医疗器械战新基地、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中部中心、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和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生物医药产业合作示范园区。截至2022年年底,合肥生物医药产业全产业链营收达到667亿元,集聚企业超800家。生物医药产业已成为合肥“芯屏汽合”“急终生智”产业地标中的重要一块,迈入“量质齐升”的发展快车道。
下好科技“先手棋”大力提升创新策源能力
位于合肥高新区的安徽惠邦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高新技术生物创新,集慢性疾病预防检测试剂、诊断用自主知识产权单克隆抗体原料的研发、生产、销售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公司。
企业生产的“结合珠蛋白/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检测试剂盒”解决了针对2型糖尿病肾损伤早期诊断的难点、痛点。为此,该产品入选了合肥市首批生物医药产业重点培育品种目录。
“创新是合肥闪亮的城市名片,也是公司发展壮大的法宝。此次入选目录,对我们是很大的鼓励。接下来,我们会加大研发力度,推出更多更好的医疗产品,助力合肥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该公司副总经理胡容表示。
近年来,合肥不断完善创新平台建设,聚焦生命科学、疾病防治等世界科技前沿领域,通过“揭榜挂帅”“定向委托”等方式,鼓励科技创新骨干企业承担相关攻关任务,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研制新产品,持续培育产业发展源动力。
为了让企业有源源不断的动力,我市也出台了很多创新性引领政策。比如,结合新药研发投入大、周期长的特点,在出台的《合肥市加快推进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中,我市分阶段给予创新药、改良型新药研发投入的40%蕞高2亿元的奖补;对新获注册批件并在我市转化的创新药、改良型新药给予蕞高1000万元、500万元的奖补。
下好资本“关键棋”持续注入强劲金融活力
4月15日下午,合肥市政府与复星集团签署合作协议,根据协议,复星集团除了将国际生物医药产业园、区域总部、复星领智产业深度孵化平台等项目落户合肥外,还将在合肥成立安徽星未来医疗技术产业基金、安徽科技产业基金等项目,打造双方合作“升级版”。
资本是产业发展的“血液”,在赋能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近年来,合肥不断做大基金“朋友圈”,发挥市政府引导母基金的引导撬动作用,广泛撬动社会资本参与产业发展,招引设立10支生物医药专项参股基金。同时,积极争取到省级生命健康主题母基金落户合肥,“通过以基金带动基金、以基金引进项目的方式,加大基金对合肥市生物医药产业、企业和项目的投资力度。”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说,去年至今,共带动170余个招商项目落户合肥,仅今年一季度就签约项目31个。
不仅如此,我市在扩大企业融资渠道上也是多管齐下。“我们定期向在肥金融和担保机构推介优质小微工业企业,组织开展助企便民融资服务‘五进’活动,引导‘专精特新’企业开展直接融资。借助市小微企业‘1+13+X’公共服务平台网络以及国家、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持续深化企业投融资服务。”该负责人说,此外,还拿出真金白银,对中小微企业上一年度贷款给予蕞高50%的贴息,有效纾解企业融资难题。
下好服务“制胜棋”持续优化产业发展环境
在2022年8月30日的市委常委会扩大会议上,安徽合力负责人做了发言,提到一个问题:合力叉车产销出色,市场认可度高,但本地配套率欠佳。若能与本地上下游企业“紧密联系”,未来发展无疑将如鱼得水。
企业有诉求,就得有人牵头去协调解决。市经信局成立了市场拓展指导处。“新部门主要负责牵头组织开展产业配套供需对接服务,搭建市场服务信息对接平台。”市经信局市场拓展指导处负责人陈华东说,新部门成立以来,已组织举办数十场产业融合对接活动,达成几十个合作协议及意向。
此外,市发改委还牵头成立城市“场景创新促进中心”,全面开放企业生产、政府应用、城市建管场景,以场景应用“引爆”新产业、新业态。先后举办多场医疗影像器械场景对接会、生物医药公共服务场景对接会,通过政府搭台方式,链接多领域专家、省市相关医疗机构负责人,开展“线上+线下”路演交流和头脑风暴,“为产品找场景、为场景找产品”,着力解决企业推广难、落地难、检测难、配套难等问题。
“未来,合肥将持续打造生物医药产业蕞佳生态系统,力争在‘十四五’期间,将生物医药产业打造成合肥又一重磅级‘千亿产业’。”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记者 赵俊松)
版权声明:本文由合肥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