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安徽长丰罗塘乡:“草莓+”轮作模式“一地多用”促增收
原标题:乡村振兴安徽长丰罗塘乡:“草莓+”轮作模式 “一地多用”促增收
为坚决扛起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安徽省合肥市长丰县罗塘乡鼓励辖区各类经营主体、种植大户创新探索采用“草莓+玉米”“草莓+水稻”“草莓+西瓜”的轮作模式,以此提高土地利用率、产出率,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助力粮食稳产增产。
在罗塘乡花塘产业园内,安徽博金绿色农业专业合作社种植的黑色甜加糯玉米长势良好,每棵玉米苗上都挂满了饱满的玉米,就等2至3天后直接上市送往合肥各大商超。合作社负责人方艳红说道:“在县乡两级各项政策的鼓励支持下,我们合作社今年首次尝试在草莓大棚里套种玉米、西瓜和水稻,隔茬种植能够直接省掉耕地和施肥环节,还能减少病虫害,简而言之就是成本少、见效快。县级层面还有相应的补助政策,‘草莓+玉米’试点给予每亩600元一次性补助,‘草莓+水稻’试点给予每亩900一次性补助,我们只管放心大胆地种。”
花塘产业园内各类合作社和经营主体的入驻,草莓、西瓜、蔬菜等各类产业的蓬勃发展,为附近村民提供了不少“家门口”就业的机会,村民们纷纷点赞。“产业园周边的近20位妇女,一年四季都有工作做,离家近还轻松,根据工作的内容,一天收入100至300元不等。希望村里的产业发展得越来越好,我们的日子也越过越红火。”花塘村村民朱庆芳开心地说道。
“‘草莓+’轮作模式,对改良土壤结构和环境,减轻病虫害,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量,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非常有利。”罗塘乡党委副书记王立顺说道。近年来,罗塘乡在保证粮食生产安全的基础上,合理利用闲置土地,积极探索“草莓+”轮作试点,通过试点示范引导,鼓励莓农们纷纷抢抓节令,在草莓生长中后期轮作玉米、西瓜、水稻,有效解决了耕地资源紧缺,减少土地季节性撂荒,实现“一地多用、一地多收”,促进村民就业增收,粮食稳产增收,助推乡村振兴。
版权声明:本文由合肥厂房网发布,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部份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400-0123-021 或 13391219793